5月29~31日,由中国炭素行业协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炭素行业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炭素制品生产企业、科研院所、上游原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的1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论坛。与会代表认为,虽然目前中国已是炭素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但高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难有话语权,推进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是今后行业的发展要务。
据中国炭素行业协会驻会副会长陈国强介绍,炭素材料用途广泛,如果使用量以“吨位”衡量,用量最大的是电解铝用阳极和炼钢用石墨电极,在电石、黄磷、工业硅等化工产品的生产中用量也很大,而用于光纤、太阳能材料、电火花加工、机械电子、核工业、航空航天、军工、轻工、医学等领域的产品产量相对较低,但这部分产品的单位售价却较高。去年我国炭素制品产量为800多万吨,而特种石墨制品产量仅为3万吨左右。
与会的企业代表告诉CCIN记者,在低端产品市场,跨国公司很少介入,只是国内企业在竞争;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技术则被少数国外大公司,如日本东洋、德国西格里、法国罗兰等垄断,国内企业很难有话语权。有些高附加值产品,国内没有企业能生产;有些只有少数企业生产,而且性能不稳定,成本偏高,缺乏竞争力;还有一些企业从国外高价引进的先进设备,由于“水土不服”,缺乏技术指导,难以正常运转。
等静压石墨是近年新涌现出的一种新型炭素材料,在电阻率、弯曲强度、压缩强度等方面都优于高纯石墨,而且由于其特有的各向同性,被广泛用于单晶硅制造、高温气冷堆、机械密封、块孔式热交换器、精密电子仪器加工等新兴领域,吸引了许多炭素企业的目光。上海东洋炭素有限公司高级顾问程鸿申指出,高纯石墨的平均价格为2万元/吨,利润仅2000元/吨,而等静压石墨的价格在10万元/吨以上,利润至少在2 万元/吨以上,极具吸引力。他表示,目前中国每年等静压石墨产品的消费量约占全球的1/4,是一块得天独厚的等静压石墨大市场。但每年要从国外进口约3 /4的产品,受控于国外企业。而且目前这种材料被国际社会认为是战略物资,限制对华出口,自力更生开发等静压石墨材料已成为迫切所需。
虽然中国目前已经有自己的等静压石墨生产企业,可以生产部分型号产品,但是性能较低,主要用于生产太阳能单晶硅。成都炭素有限责任公司已研制出Ф704mm×734mm的等静压石墨坯料,并形成4000吨左右的年产能;中钢集团上海新型石墨材料有限公司5000吨/年等静压石墨生产线也将于今年年内进行试生产。
程鸿申建议,炭素行业要强化产学研相结合,增加科研力量,防止资金与技术相脱节;适当引进国外关键生产设备及测试仪器,并针对自身原料情况进行消化再吸收;组建中国等静压石墨产业联盟,对生产企业进行合理布局,帮助企业实现产品差异化生产;打破行业技术垄断,促进企业间技术转让,实现技术互补。
一些企业表示,在生产高附加值特种产品时,目前除了技术、设备等方面不过关外,国内原料性能的不稳定也是主要障碍。由于渠道分散、厂商繁多,国内石油焦性能参数,如水分含量、金属元素含量、颗粒度都有较大差异,波动范围大,即使是从一家企业购买原料,产品性能差异也很大。为了生产高品质产品,炭素生产企业不得不从国外进口优质原料。对此,业内专家呼吁尽快制订相应标准规范产品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