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先机持续发展 鄂尔多斯市发展新兴产业

   2010-06-18 内蒙古日报内蒙古日报

28

    转型促发展,调结构上水平。怎样加快经济方式转变,走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之路,实现富民强市。眼下,正成为鄂尔多斯市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和话题。

    新兴产业引领转型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鄂尔多斯市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成就了今天非凡的发展业绩。但他们并未因此而迟滞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脚步,他们抢抓机遇,把煤炭工业的升级作为结构调整的突破点,着力推动资源型产业向深加工和高端化转型,加快发展煤―焦、煤―气、煤―肥等多种化工产业链。与此同时,鄂尔多斯市的决策者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实现新一轮的大发展,就必须以新型产业引领经济转型,全面提升鄂尔多斯经济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致力于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优先进制造业,做大做活文化产业,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鄂尔多斯市高度重视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他们加强了对新兴产业的研究,着力抓好新兴产业的孵化培植,以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为主攻方向,竭力推动产业结构从资源型产业为主向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转变,经济增长和要素支撑从物质资源为主向科技和人力资源为主转变,走高端发展、创新发展、多元发展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鄂尔多斯市提出了加快建设国家战略性生态能源基地的目标任务,并不折不扣地贯彻实施。该市强化节能减排,相继淘汰落后产能135万吨,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3.5万吨、化学需氧量2500吨,万元GDP能耗下降6.48%。与此同时,相继开工建设了汇能集团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和1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项目等一个个新兴产业项目,尤其是年产108万吨成品油的神华煤直接液化生产线、年产16万吨合成油的伊泰煤间接液化生产线相继出油,标志着鄂尔多斯市煤化工产业升级的新突破。

    鄂尔多斯市依托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规划建设了新能源产业区。目前,鄂尔多斯市已经形成10万千瓦风电、205千瓦太阳能发电、2.4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装置。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调整的有利时机,开发建设了东胜装备制造业园区、康巴什汽车工业园区和伊金霍洛旗装备制造业基地,特别是奇瑞、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等一批战略性企业落户鄂尔多斯市,极大地推动鄂尔多斯市的工业格局由资源型为主向资源型和非资源型产业协调发展的转变。  

    今年,鄂尔多斯市继续把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作为保增长、调结构、增后劲最直接的抓手,开工建设了神华煤制气、国电多晶硅、大唐铝硅钛、中煤煤机制造、伊泽煤制甲醇转稀烃、精功恒信重型载货汽车及特种汽车制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形成了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拉动力。

    城市化带动转型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鄂尔多斯市提出了“结构调整,创新强市”和“城乡统筹,集约发展”两大战略,确立了资源型城市向新型工业城市转变的指导思想,并在实践中稳步推进。  

    鄂尔多斯市注重以城市化带动转型,突出城市承载功能,完善设施,提升管理,发挥城市对经济要素的聚集效应,同时强调突出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产业促进城市,以城市带动产业,使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有机融合,优化生产力布局,实现经济发展形态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同步提升。  

    今年,该市以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确定了近百个中心城区和城际交通重点项目,加强城市绿化、美化和亮化。按照“立足全局、体现内涵、展示个性、着眼未来”的要求,坚持舒展大气、绿色生态、特色鲜明的原则,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和民族文化元素,精心打造一批标志性工程,彰显城市魅力。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突出功能性、系统性和一体化,强化中心区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城市大建设、人口大集聚的需要。继续推进东胜、阿镇旧城区改造,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和公共设施,方便市民生活。全年新增绿化面积5000万平方米以上。积极构筑城市水系,突出抓好乌兰木伦中下湖区、东胜“三川三园”、伊旗东西红海子湿地建设,形成草原、湿地、公园、绿地相融相映的大生态格局。  

    生态建设深化转型工业与生态文明并举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迅速遏制了生态极度恶化的态势。鄂尔多斯市以生态建设深化转型,研究构建生态规划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评价体系,以生态建设促进经济转型,以经济转型保障生态建设,走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并举共兴的新路子。

    据介绍,由于多年来过度放牧,导致当地沙化土地面积一度占到土地总面积的48%,水土流失面积占到54%。从2000年开始,为了恢复和保证生态植被,鄂尔多斯市率先在自治区推行禁牧和划区轮牧、季节性休牧,实施以草定畜,舍饲养畜,大力发展林沙产业,逆向拉动生态建设,实现富民强市。2009年农牧民来自林沙产业的人均纯收入达到1994元,全市植被覆盖率由2000年的25%提高到75%以上,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12.16%提高到22.21%,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