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早掌握国际煤炭话语权呼声再起

   2010-06-24 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报

27

    近日,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的《2009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中称,2009年,全球煤炭产量为34.09亿吨油当量(折合原煤69.41亿吨),同比增长2.4%;全球煤炭消费量为32.78亿吨油当量(折合约66.74亿吨煤炭)。中国煤炭生产和消费占全球比重分别为45.6%和46.9%,分别比去年上升3.1和4.3个百分点。
 
    今年净进口量预计达1.7亿吨

    煤炭消费量的增加伴随着净进口量的不断攀升。国家安监总局办公厅副主任郭云涛在日前举行的“2010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峰会”上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继中国去年净进口煤炭1.03亿吨以后,今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预计净进口量将达1.7亿吨。

    与此相对应的是,据国家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全国累计煤炭出口量为887万吨,同比减少15.8%,但进口量1至4月已达5799万吨,增长1.5倍;其中净进口5058万吨,同比增加3715万吨。

    作为煤炭生产消费大国,中国曾一度是煤炭净出口国,但2009年我国累计进口煤炭1.26亿吨,同比增长超过210%;出口煤炭2240万吨,同比下降超过50%;全年净进口1.03亿吨。这其中,动力煤一直是出口大于进口,而且由于动力煤出口量较大,使得煤炭出口量总体上大于进口量。  

    由于煤电谈判不畅、煤炭价格高及运输瓶颈等原因,不少火电公司特别是南方电厂从国外进口煤炭成本较国内更低。目前,南方电厂进口煤炭有持续增加的趋势。

    需求持续增加是主因  

    对于目前国内煤炭消费量及净进口量不断攀升的局面,不少专家指出,近来持续增加的电煤需求是主因。随着中国经济日渐从金融危机的阴霾中稳步回暖,煤炭作为一次能源消费主体的需求量不断激增。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传统耗煤量最大的火电、钢铁、建材等四个行业到2015年的用煤量相比目前将明显增加,其中,火力发电用煤约达22.5亿吨,钢铁用煤4.8亿吨,建材用煤3.9亿吨,化工用煤2.5亿吨。业内普遍的看法是,煤炭行业到“十二五”末的总体需求量将达38亿吨,并且这种需求是刚性的。

    “如果其他新能源达不到预期的规模目标,煤炭的需求量可能还会加大。”郭云涛在上述会议上表示,下一步如何建立一个节约、清洁、安全、稳定、可靠的煤炭供应体系,成为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应及早掌握国际煤炭话语权  

    除了建立稳定高效的煤炭供应体系成为业内共识之外,不少专家认为,煤炭净进口量的增加以及消费量在全球比例的逐年上升,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如何避免煤炭进口像铁矿石以及其他大宗商品进口所遭遇的国际定价权沦落他手之虞。

    尽管有业内人士认为,与铁矿石、石油等行业情况不同,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我国煤炭净进口量与煤炭产量相比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此并不会对中国国内的煤炭企业造成大的冲击。但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专家李朝林此前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长期大量进口煤炭,使我国煤炭将逐渐在国际煤炭市场上的主动权减少,缺乏定价权和较强的谈判能力。

    “中国买什么,国际市场就涨什么;中国卖什么,国际市场就跌什么”的国际贸易市场背景下,一个更为严重的隐忧或许是,“随着原油、铁矿石等资源性产品对外依存度的已过半趋势,我国在国际贸易体系的定价权,几乎全面崩溃,中国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大宗商品定价权的缺失。”商务部发言人姚坚近日在一次会议上直言。  

    因此,为避免未来煤炭行业出现可能出现的国际定价权危机,业内人士纷纷建言献策。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代鹏向记者表示,中国应该在适时增加进口的同时,要在国内保留充足的煤炭产能或做好充分的煤炭储备,做到“家中有粮”。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国内煤炭稳定供给,保障国内煤炭市场平稳运行。“国家酝酿4年的国家矿产地储备战略试点也即将推出,首批试点将围绕煤炭和稀土资源展开,这无疑是谋求话语权的有益尝试。”代鹏说。

    有分析认为,产业集中度低是当前影响我国资源性产品市场话语权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郭云涛表示,近年来在煤炭行业开展的新一轮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煤炭资源整合进程,其初衷就是治理煤矿开采主体过多,大力提高煤炭行业的产业集中度,相信对于未来提升中国煤炭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能起到促进作用。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