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一则通知,令煤制天然气项目上马热度陡降。
上周五,国家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关于规范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指出在产业政策未明确前,煤制天然气及配套项目要由国家发改委统一核准,地方无权审批。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通知》下发后,未来一两年内煤制天然气项目无序上马的局面将得到有效抑制,短期内多数项目或许难获“顺产”。
蜂拥而上
由于进入门槛较低,煤制天然气在全国多个地区掀起高潮,本报记者查阅大量资料发现,仅2009年一年,国内有据可查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就达到14个,这些项目一旦形成实际产能,年产量超过741亿立方米。
上述数据并不包括大量未公开露脸的项目。知情人士称,截至目前各地上马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已超过40个,“但由于审批权分散,通过公开途径很难获得准确的统计数据。”
煤制天然气为何变得炙手可热?
一个被业内普遍承认的事实是,国内市场对天然气不断增加的需求,为发展煤制天然气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而天然气涨价的预期使得企业上马煤制天然气项目信心大增。
但天然气近期的两次涨价与企业投入煤制天然气产业并不存在必然联系。
“第一次调价是管道运输部分,第二次调价是出厂价,两次调价后,天然气每立方米的价格调高了0.31元,但煤制天然气还没有设定出厂价,这将是一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通知》出台之前,煤制天然气的界定并不清晰,缺乏相应的产业政策引导,在项目审批上相对宽松,导致煤制天然气在2009年迎来发展的高峰,各地准备大量上马煤制天然气项目,热潮一直持续至今。
“蜂拥而来的企业既有中海油、大唐发电在内大型的能源企业,也包括一些中型的煤炭企业。一些企业甚至将发展煤制天然气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但在这些不断上马的煤制天然气项目中,真正被国家发改委审批通过的却是凤毛麟角,只有大唐克旗、内蒙古汇能和大唐阜新三个项目。
公开资料显示,其他已经宣布奠基或开工在建项目包括神华鄂尔多斯、庆华伊犁、中电投与新汶伊犁项目等。这意味着目前在建和规划中的许多项目都没有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批准。
“《通知》出台之前,国家尚未制定明确的产业政策,也没有明确项目审批的权限,部分项目在各地自治区和省级发改委备案后即开工建设,煤制天然气很容易就能干起来,导致一些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煤化工项目扎堆上马。”上述知情人士称,能够通过公开资料查询到的煤制化工项目只是全部项目中的很少一部分,还有一些处在暗处的项目无法统计。
在该人士看来,行业投资涌动导致局部呈现出过热的迹象,最终引起国家主管部门的密切关注,因此,《通知》的出台并没有出乎业内的意料之外。
项目审批收紧
尽管煤制天然气项目不断升温,但并没有形成实际产能,大多数项目都停留在规划中,只有少数项目开工建设。
“煤制天然气是新兴产业,目前正在进行工业示范阶段,并没有形成实际产能。”亚化咨询的分析人士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知》出台后,煤制天然气的发展将更加规范,获得发改委审批的项目数量将大量减少,行业发展的步子更稳健。
2009年颁布的《石化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中,煤制天然气并列为煤化工的五类示范工程之一,并强调要重点抓好现有的示范工程,探索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发展的新途径。
在亚化咨询的分析人士看来,随着这些示范工程的建成投产,2011年对于煤制天然气或将是一个时间节点。
“大唐发电在明年年底将形成煤制天然气的实际产能,这对煤制天然气的成本是否经济、工艺的成熟度、环境的污染情况等都会有一个说法。”该人士据此判断,未来一年内将很少有煤制天然气项目获得批准。
相比被叫停的煤制油和处于尴尬中的煤制甲醇,煤制天然气受到企业青睐。它的技术成熟度更高,可操作性强,地方政府和企业投资煤化工项目的热情不断高涨。
新疆伊犁相关部门近日公开表示,到2015年,伊犁要形成150亿立方米的煤制气生产能力。庆华集团、新汶集团、中电投等公司都将在当地设立了煤制气业务。
事实上,由于进入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倘若不进行规范引导,煤制天然气极易陷入无序发展的状态。
亚化咨询的分析人士向本报记者强调,在当前投资过热的情况下,收紧项目审批权限,将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但与此同时,国家主管部门也应该重视煤制天然气的协调工作,包括煤制天然气入管网和CO2捕获与封存利用的跨行业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已经开工和正在上马的煤化工项目未来的出路,国家发改委在《通知》中并没有给出明确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