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青海盐湖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察尔汗盐湖固体钾矿溶解转化试验及工程化研究课题,日前通过中国工程院郑绵平院士等专家的评审。昨天,用于固体钾矿溶解转化的长距离淡水引调系统、老卤输送系统以及淡水、老卤勾兑设施经过一年时间的试运行,正式投入使用。这项成果可望扭转察尔汗盐湖只能开采液体钾矿而无法直接开采固体钾矿的局面。
青海盐湖集团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下,从2006年开始先后投资约2亿元,对察尔汗盐湖固体钾矿溶解转化开采及工业化生产进行了系统性试验研究,建成了固、液转化基础设施。经过4年时间的技术攻关,该集团通过对3种类型溶剂对比试验,选择镁钠型溶剂作为固体钾矿溶解的主要溶剂,研发成功浸泡式溶解开采技术,建立了固、液转化参数预测模型,提出了固液并存盐湖钾资源规模论证公式,获取了固体钾矿溶解开采最低含量氯化钾0.3%、可工业开采最低含量氯化钾0.5%的技术参数。此间,通过实施固体钾矿溶解转化工程试验表明,溶解前后的固体盐层取样分析计算的固体钾溶解率≥80%、溶矿后卤水最低氯化钾≥0.66%、溶解液固体钾可利用率≥85%。
据了解,察尔汗盐湖是全国探明储量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储藏钾矿资源5.4亿吨,其中液体矿2.44亿吨,固体矿2.96亿吨。因现有开采技术所限,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只能进行液体钾矿开采,而保有量更大的固体钾矿由于品位低、层数多、厚度薄等特性,一直无法直接开采。然而,随着盐湖集团氯化钾产能提高到200万吨后,对钾资源的需求增加,以及为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提高钾肥生产规模的需求,对固体钾矿开采技术的研究成了一项事关盐湖集团发展战略的重大课题。
郑绵平院士等专家一致认为,固体钾矿溶解转化成果将为盐湖集团钾肥稳定生产及继续提高产能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对中国钾肥工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