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油与碳减排不矛盾

   2010-07-08 慧聪化工网慧聪化工网

62

    日前,南非贸易和工业部部长罗布·戴维斯(Rob·Davies)访华,并透露在访华期间有望和中国签订一份煤制油项目的合资协议。目前该项目方案已呈报国家发改委。如果项目获批,意味着中国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掌握煤炭间接液化技术,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之一。

    相比神华在鄂尔多斯(600295)的“直接液化”项目,该项目的最大特点是“间接液化”:先让煤炭气化,再经过处理变为柴油等产品。间接液化技术不仅低碳环保、产油质优量高,在仍处于石油时代、煤富油贫的中国,极具市场潜力。

    然而,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新能源产业有望成为能源领域的主力,而政府政策也发生根本转变,强调去煤化、去油化。看似煤制技术在中国的前景暗淡,实则不然。

    笔者认为,我国仍处于工业化高峰期,新能源比重尚小,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摆脱对煤炭、石油的依赖,即使到2050年,我们煤炭、石油的使用占比仍能达到50%。此外,我国能源结构、地域结构不平衡,煤多油气少,且煤炭多集中在北方,南方能源需求量又很大。因此,在不损害经济发展前提下,要实现节能减排,除了推广新能源外,更多的还要依靠改善工艺,降低煤炭、石油使用时的碳排放量。而煤制油、煤制气产业属于能源二次转化再使用,只要在生产油、气时做到碳排最低,污染最低,最节约水,便极具市场前景。

    除了煤制油项目外,煤制天然气项目日前也被推上前台。目前,国内天然气需求量不断增大,天然气价格上涨,使得煤制天然气有了市场。然而,让政府犹豫不决的是,一方面必须限制煤、油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又想支持煤制气、煤制油产业发展。

    笔者认为,两者其实不矛盾,去油、去煤并不绝对,转变煤炭、石油的使用方式,使之更低碳和环保,也是去油、去煤的一种。过去将煤炭从山西运到南方需要通过火车、轮船,而现在,若将清洁的天然气、高效的汽油送到各地,却只需一根管道。

    不过,煤制油虽好,但也不是越多越好,因为该产业本身具有装置规模大、技术集成高、投资量大等特点,不具备普及发展的意义。此外,随着能源形式的多样以及煤制油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煤炭将被作为一种化工原料使用,而煤制油技术或将在实现低碳排或者零碳排条件下,让煤转化为其他化工产品,这个市场前景同样不可估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