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亿新能源规划破茧待出 隐含产能过剩之忧

   2010-07-28 新闻晚报新闻晚报

380

    在中国产业发展的历史上,“大步向前”和“产能过剩”始终如影随形,即将在未来10年投入5万亿元倾力发展的新兴能源产业莫不如此。在国家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发展低碳环境友好型产业的背景下,新能源产业的前景被一致看好。不过,如何平衡“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是一道难题。   

    政策:新兴能源产业规划已基本成型 

    在上半年全国能源经济形势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司长江冰透露,新兴能源产业规划已形成成熟稿件,正准备上报国务院。该规划提出,从2011年至2020年,将累计增加投资5万亿元,每年将可增加产值1.5万亿。  

    与此前大家熟悉的“新能源规划”不同,国家能源局最终将规划名称定为“新兴能源产业规划”。江冰解释说,规划不仅包括风能、水电和核电等,还包括对传统能源的升级。  

    规划中,不仅包含了先进核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这些新的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传统能源的升级变革也将成为重头,还包括洁净煤,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车用新能源等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的具体实施路径,发展规模和重大政策举措。为了实现非石化能源2020年达到15%的目标,核电的规模要至少达到7500万千瓦以上,而水电的装机规模则要达到3.8亿千瓦以上,其中3.3亿规划为常规水电,0.5亿规划为蓄能电站。其他生物质能的利用规模应达到2.4亿吨标准煤以上。 

    江冰介绍,现在已形成比较完善和成熟的规划,正在按照有关程序准备上报国务院审批。据初步测算,规划实施后,到2020年将大大减缓对煤炭需求的过度依赖,能使当年的二氧化硫排放减少约780万吨,当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12亿吨。规划期累计直接增加投资5万亿元,每年增加产值1.5万亿元。  

    早在去年9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争取到2020年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左右。同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建设低碳社会,发展新能源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国未来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为了实现中国对外的庄严承诺,国家能源局正在组织有关单位开展“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其制定重点将围绕非石化能源比重和碳减排两个目标展开。  

    按照初步测算,规划期累计直接增加投资5万亿元,每年增加产值1.5万亿元,增加社会就业岗位1500万个。因此未来10年新能源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长空间相当广阔,并且很可能诞生一大批新蓝筹股,是未来高成长股的主要领域之一。  

    问题:既“大步向前”又避免“过剩”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面看好”下,新能源产业的爆发性增长似乎偏离了预定的轨道。在中国产业发展的历史上,“大步向前”和“产能过剩”始终如影随形,如何平衡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是一道难题。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已经有18个省市提出了打造新能源基地,或者把新能源当作支柱产业来发展,这种一窝蜂地发展不但浪费,也势必影响整个产业的有序发展。当全世界都在为布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蠢蠢欲动、踌躇满志之时,有一种声音却不能被忽视:“无规矩不能成方圆,盲目扩张的势头必须加以警惕。” 

    目前来看,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个别产业甚至出现“井喷”的势头。有数据显示,中国光伏产业近五年来每年增长近150%,风电增长也是翻倍。截至2008年,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大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第四大风电国。但是这种“繁荣”之下确有隐忧: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盲目上马新能源项目,或者重复建设产业链,致使某些产业刚刚起步,就已出现发展失衡或盲目跟风的前兆。 

    中国投资咨询网出具的报告显示,以风电为例,截至2008年,中国风电装机总容量为1220万千瓦,相比并网总容量的894万千瓦,这意味着至少有近28%的已建风电设备被闲置。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近几年在包括钢铁、水泥、煤炭等传统行业盲目扩张然后调整产能结构的事实。  

    其实单纯的产能高倒也无伤大雅,而更严峻的问题是产能过剩下隐藏的往往是某些生产环节技术含量不高、工艺简单重复等问题,这意味着高速运转的机器不但没有产生更多的利润,反而消耗了许多生产资料。如果一个背负新经济增长点的产业,从上马伊始就隐藏着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阴影,那才是新兴产业起飞途中折戟的巨大遗憾。

    中国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日前在江苏的风电厂调研时指出,中国风电和太阳能等新能源近年来在生产环节发展迅速,但是相应的电网建设却还有待完善,距离生产和利用的合理分配还有一段距离。

    事实上,我国许多新能源生产的关键零部件的技术仍然靠进口,而这些技术已被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少数企业垄断。例如由于没有核心技术,国内的太阳能企业只能在下游的电池片、电池组件等环节进行生产。而我国所谓的多晶硅等新能源产业,其实还是处在技术含量低、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阶段,处在产业链的下游。  

    分配:五分之一投入汽车业  

    有券商研究所分析认为,新增5万亿的巨额新能源产业投资中,预计至少有1万亿将被分配到新能源汽车中,而这一次除了整车之外,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汽车零部件行业成为非常看好的一个细分产业。  

    “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投资价值的一环。”宏源证券分析师王静表示。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为核心的关键部件,由于预测锂离子电池将迅速替代镍氢电池成为主流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对动力锂电池需求拉动成为各路机构的关注重点。显然,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电动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会。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介绍,当前电动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体,而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包括电池、电机和电控三部分,其中电池是最为核心的部件。在这些方面我国都处于研发中,还没有到产业化的阶段。但很遗憾的是,当前我国动力电池的核心部件正极和电池隔膜,80%以上都需要进口。 

    他表示,动力电池核心零部件的高进口率,给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敲响了警钟。我国是世界上锂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具备发展动力电池的资源优势。令人高兴的是,当前我国已经开始重视动力电池的研发,特别是在动力电池基础和共性技术上的投资不断加大。  

    中国一汽技术中心主任李俊表示,中国政府对电动汽车的投入非常大,而且非常重视。新能源汽车或者说电动汽车可以解决中国在局部没有污染的问题,即使电是用煤发出来的,并不是低碳经济,但是毕竟它在局部,它可以解决污染的问题,可以解决能源运输问题。但是是不是作为一个工业未来非常大的跨越,这个还取决于我们汽车工业自己对于技术的把握程度。  

    解读:“5万亿”与“4万亿”有何不同  

    5万亿!确实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数字,这甚至比金融危机时“2009年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中的4万亿”还要多。那么,这5万亿新能源产业规划到底意味着什么?与4万亿产业刺激计划有何不同呢?  

    业内人士认为,此“5万亿”与2009年的“4万亿”不可同日而语。市场人士分析,此次“5万亿”新能源投资重在长期效果,对经济增长刺激的短期效果远不如2009年的“4万亿”,因此股市反应也不会那么强烈。  

    从5万亿新能源投资规划时间段来看,跨越2011年至2020年,跨度期长达10年时间。均摊到每年的资金投入的密集程度远不如“4万亿”。同时,此次“5万亿”属于国家对于新能源行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并非宏观经济方面立竿见影的刺激政策。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认为,中国要抓住全球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主动向新型产业结构调整,包括新能源、低碳经济、环境概念的产业。此外,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也要进行引导,进行产业升级。出口方面,鼓励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  

    政策出台的时点和目的不同,2009年的4万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出台,旨在迅速刺激经济企稳回升,抑制宏观经济下滑。而5万亿新能源投资计划是在经济复苏大势已定,宏观经济进入保增长、调结构的阶段而制定,属于长期经济结构调整范围。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