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修改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日前终于初定。7月20日,国家能源局规划发展司司长江冰透露了这一消息:规划期(2011年-2020年)将累计直接增加投资高达5万亿元。
“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不仅含有核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传统能源的升级变革也成为重点。这也是由最初盛传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最终定名为“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原因。规划还对洁净煤、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车用新能源等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出了政策指导。
对于新兴能源的资金投入从2007年《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3万亿元飙升到5万亿元,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对记者解释,主要是因为增加了在可再生能源这方面的发展目标。
相对于美欧等国成熟的新能源产业,中国内地的新能源产业基本上依靠国家投入,而政府投入更占优势——美国未来十年对新能源的投资额仅仅1500亿美元,是中国内地预计投资额的五分之一。
然而,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认为,相对于2009年20万亿的全国固定资产总投资来说,未来十年在新兴能源投入5万亿元着实是一个很小的数字。新能源各领域需要资金来堵缺补漏的地方太多了。包括风能、光伏太阳能在内的新能源,上网发电都是问题。根据中国电力联合会披露的数据,2009年新增风机有24%未实现并网。而有待于国家进一步补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仍在寻找突破口,光伏上网电价法至今未露面。同时,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局面——原料需要进口,产品依靠出口,中间的生产加工过程在国内——广受诟病。而“目前所有的新能源汽车,没有一辆是低碳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称。
巨大的投资数额,能否取得显着的效果——即改变中国能源结构,实现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的,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15%左右的目标?业内专家并不乐观。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绝对规模逐年上升,但是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却呈现下降趋势。2007年国内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8.5%,2008年是7.9%,而2009年只占7.8%,仅相当于规划中2020年所应达到目标的一半。
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不升反降,其原因是,总的能源消费增长速度远快于可再生能源增长。与美欧相比,中国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也远不成熟。美国和西欧目前基本不再建设大型电源及大型能源设施。正是那些依附于用户终端市场的能源利用设施,将他们的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排放不断减少,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这些星罗棋布在用户围墙内、地下室中、工业装置侧的能源综合供应体系,为下一步用户普及分布式的可再生能源以及蓄电式电动汽车体系建立了基础。”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如是表述。而在中国,“新兴能源发展规划”初定前不久,国家电网公司才制定分布式电源计入电网技术规定初稿,并上报国家能源局,此前并无统一标准。
对于国际上最为通行的、建立在需求侧并利用天然气进行热电或热电冷三联供的典型分布式能源系统,国内还停留在零星的试点阶段。中国节能协会服务产业委员会主任沈龙海认为,在国内现行的新能源发展状况下,每一个产业都需要考虑到,不能偏颇,都需给予一定的扶持,才能对能源综合利用。
周大地表示,投资分配的比例现在还很难确定:“国家的投资并不是跟项目直接挂钩的,关键是要看哪些产业有发展的余地,并不是说现在已经找好了5万亿元的项目。”投资的收益问题也在考虑之列。姜克隽说:“从投资角度来说,投资风电风险较小,容易取得收益。而投资太阳能光伏发电,现在看来很难取得收益。”
对于5万亿元投资是否会引起目前热炒的“新兴能源火爆投资行情”,周大地也并不乐观。“不会出现投资火爆的局面,”他说,“何况仅仅依靠投资来拉动产业的做法,是我们应该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