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下午,虽然早已入秋,但是克拉玛依地区还处于零上34摄氏度的闷热中,记者驱车来到距离市区东北方向八九公里处一片山丘上的一个计量站。
“走,我正要去井上看看。”站长任进厂手上拿着管钳和手套,这位41岁的汉子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些,两鬓的头发有些发白。
任进厂是新疆油田采油三厂第二作业区的一名岗位长,从事采油工作已有20个年头了,就是这么一位普通的工人,从1993年到这个计量站后,无论是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寒冬,还是酷暑,都坚持不懈地在这个计量站所辖范围内的报废井上回收原油,累计达到1万多吨。
在一口名为34082的报废井上,记者看到收油的大方罐已经盛了大半罐原油。
“这个罐是1米高,可以盛20立方米油,4天前才用收油车收走一罐,现在液面已经有70公分高了。”任进厂高兴地告诉记者,“这口井的油质非常好,不含水!”
“你怎么知道?”记者问。
“化验室化验过,另外,因为看多了,看油从管子里流出来就知道含水比例大概是多少。”任进厂边说边比画着。
“这些井可是为国家作了贡献!”在收油罐前,看着不断涌出的原油,任进厂的神情就像一个获得丰收的农民。
没有人要求任进厂作这些额外的工作,可是14年来,他在巡井完后,都要再去“关照”一下报废井,只要打开闸门听见有油气的声音,他便开井,因为有油气的声音就能见到油,过几天他再来时,没有出油声音了,就关井。就这样,14年下来,他累计从这些在地质月报上已没有记录的报废井上收回上万吨原油。
特约记者张文鸣 通讯员李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