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政策上实施了主动的调控措施,经济平稳回落势头明显,从货币投放增速来看也已经基本达到了年初确定的调控目标。
即使调控政策陷入两难,货币政策也不会重新转回超宽松,全年7.5万亿的信贷投放规模不会突破。
央行日前发布的7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67.41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增幅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低0.9和 10.8个百分点,M2增速从去年12月以来已连续8个月下滑。人民币贷款增加额为5328亿元。此前不少分析认为银行信贷政策要转向了,将实施比上半年更宽松的信贷政策。事实上,经过了一段观察期之后,信贷政策放松的依据已经不满足,而当前的国内外环境使得维持结构性的信贷稳定成为可能。
从宏观经济指标来看,我国GDP增长速度已经从第一季度的11.9%下降到第二季度的10.3%。现有的一些领先指标,如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表明增长还在持续减速,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可能跌到10%以下。这种回落既有去年基数的效应,也是今年以来政策主动调控的结果。经济增长出现放缓迹象,再加上目前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宏观调控仍然需要一段政策观察期,在此期间不会轻易变动。
银行信贷进度作为央行调控的一个重要工具,上半年运用的效果也不错。今年银监会给出的信贷目标是7.5万亿元,上半年已完成4.63万亿元,依照全年3:3:2:2的比例,下半年月均新增人民币贷款大约5000亿元,与刚公布的7月贷款数据也基本吻合。
在信贷规模控制得比较好的情况下,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较去年同期下滑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看到,去年7月份,M2的同比增速达到 28.4%,而今年央行积极地通过公开市场实行操作,政策目标已逐步落实。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67.4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因此在不出现外汇占款大幅波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将持续保持一个中性的状态。
7月份保持在5300亿左右,原因有二:一是银行在完成上半年的贷存比考核后,又转而从市场上吃进票据。数据显示,7月绝大多数交易日中,报买笔数均超过报卖笔数,机构对票据资产争夺较为激烈,7月票据余额很可能实现正增长,票据融资利率也从6月份的高位迅速回落。二是监管部门出于对银行风险的考虑,加强了对银行金融机构的表外信贷业务监管,使得原有通过银信合作等隐藏的信贷业务显现出来,从而推高了新增信贷数据。但是,由于中央实施主动地调控,实体经济层面的信贷需求表现得更为理性。而在针对房地产调控以及地方融资平台清查的影响下,此前银行信贷投放的两大重点已经受到限制。中小企业虽然急需资金,但并不是大型商业银行的业务重点,这一块的信贷投放也未出现改观。因此使得大量资金滞留在货币市场,使得利率难以走高。
由于政策上实施了主动的调控措施,经济平稳回落势头明显,从货币投放增速来看也已经基本达到了年初确定的调控目标。但是要看到,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极具复杂性,使得调控继续面临着两难抉择,而国内物价的走高使得不能对管理通胀预期掉以轻心。最新数据显示,7月CPI同比上涨3.3%,涨幅创下年内新高。而进入7月份以来,气候异常因素和粮食的部分减产使得近期的粮价出现上涨的压力。虽然我国总体上储备较充足,但是局部的减产带来的影响将是一个趋势性影响,对居民通胀预期的心理影响不容小视。从蔬菜、猪肉、租房价格走势看,通胀仍然存在上升压力,整个三季度或将保持在3%左右。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出货币政策既要满足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又要为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切实管理好通胀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