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有很多堪称细分行业中的“小巨人”。他们或者在细分行业的市场占有率方面,或者在核心技术方面,有着“龙头大哥”般的江湖地位。中小板中的“小巨人”多为传统制造业,创业板则多为新兴行业“小巨人”
与工商银行、中国石油、中国建筑、中国联通等“巨无霸”公司相比,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堪称迷你企业。不过,不要小瞧这些小公司,他们中间不乏堪称细分行业中的“小巨人”的企业。这些“小巨人”或者在细分行业的市场占有率方面,或者在核心技术方面,有着“龙头大哥”般的江湖地位。
细分行业多“偏才”
这些“小巨人”,追求的目标,不是做主板公司那样的“全才”,而是“偏才”。很多“小巨人”从事的行业、生产的产品,普通投资者可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赚取利润。他们几乎主宰着所处的细分行业,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凭借着上市带来的资金实力,他们更是对外攻城掠地,对内提高核心竞争力,以保持在行业中的领跑地位。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11日,在458家中小板公司中,有129家公司是细分行业内的龙头企业(见表1),其中有9家公司在亚洲甚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比如亚洲最大的气缸套生产企业——中原内配、亚洲最大激光加工设备生产商——大族激光、全球最大的多功能家用缝纫机电机生产基地——方正电机、全球最大的LBO、BBO非线性光学晶体生产商——福晶科技等。
而在100家创业板公司中,细分行业的“小巨人”比重达到了52%,有52家公司是国内相关细分行业中的佼佼者(见表2)。
“小巨人”分布有不同
对比表1、表2可以发现,中小板和创业板中的“小巨人”所处的行业有较明显的不同。中小板中的“小巨人”多属于比较传统的制造业,而在创业板的“小巨人”中不少是出自近些年产生的新兴行业。这与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不同定位有很大关系。在中小板上市的是发展比较成熟的中小企业,因为规模小不能上主板,所以在中小板挂牌;而在创业板上市的多是成长型的、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特别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上市条件较中小板低。
与中小板上属于传统制造业的企业居多形成对比的是,目前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绝大部分集中在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电子信息、医疗器械及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这些公司所处行业较为独特,商业模式也很创新,中小板中与其相似的公司很少,甚至没有,因此创业板中的“小巨人”常常使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比如,民营眼科医院连锁企业——爱尔眼科、电影行业龙头企业——华谊兄弟、国内车模行业龙头企业——星辉车模、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先驱——机器人、中国最大且世界第五的锂亚电池供应商——亿纬锂能、国内为企业提供品牌管理服务行业的龙头企业——蓝色光标、国内艺术陶瓷行业龙头企业——长城集团,等等。
当然,在中小板中的制造业“小巨人”也有着独门秘技。他们中的不少是主板中大型企业的零配件供应商,虽然规模小,但产业链中不可或缺。比如,国内最大的工业金属管件制造商——中南重工,具备大口径、复合材料、高性能管件的批量生产能力,与石化、船舶等行业多家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还有些“小巨人”通过引进技术或自身开发,产品逐渐替代了进口产品,并开始走向世界。比如国内航空地面设备行业龙头企业——威海广泰,靠产品的价格优势打破了国外企业对国内空港设备业的垄断,并陆续取得了欧洲、俄罗斯等相关认证,初步打开了欧洲市场的大门。
“小巨人”成长迅速
细分行业的进入门槛一般较低,市场竞争相对激烈,而上市后,细分行业中的“小巨人”可以通过资本运作,利用资金优势,进行行业整合或者规模扩张,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迅速成长为超越了细分行业的“巨人”。
苏宁电器无疑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2003年底,在家电零售业崭露头角的苏宁电器仅有41家门店,到2009年已成为中国零售公司百强之首。上市6年来,总股本增至增长75倍,总市值800多亿元,可与主板公司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