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不久前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决定:为支持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今后10年,西部地区企业将继续享受15%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同时择机推广已经于6 月1日起在新疆实施的资源税改政策,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产品的资源税征收办法,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受上述政策鼓舞,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投向西部。
而从目前的趋势看,这些资金除了瞄准西部丰富的煤、气、油、盐等矿产资源外,还将投向有新型煤化工“四大金刚”之称的煤制油、DMTO、煤制天然气和煤制乙二醇。那么,“四大金刚”的前景如何?是否存在技术风险?产品有没有竞争力?本报从今天起在专题报道中展开分析。
在国内石油路线乙烯产能快速提高之际,未来3~5年中东和中南美国家低成本乙烯也将涌入中国。有关专家预测,届时国内乙烯装置的平均开工率将被迫降至 70%以下,整个行业将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石油路线乙烯将难以与进口货抗衡,那么,煤制甲醇再制烯烃(DMTO)能否狙击“海外军团”呢?
目前有竞争优势:
胜过国内石脑油路线
目前,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国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共同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DMTO技术,吨烯烃需消耗3吨甲醇。若采用其刚刚推出的、也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DMTO-Ⅱ技术,吨烯烃甲醇消耗将低至2.67吨。
记者对国内9家采用新型煤气化技术(主要是水煤浆造气技术且运行情况良好)的煤制甲醇企业2009年度煤炭消耗情况作了调查和对比,发现其全年吨甲醇平均煤耗(原料煤+动力煤)最低为3.2吨,最高为3.5吨。假设国内目前在建和规划的DMTO项目未来可享受300元/吨的煤炭价格,且均采用了 DMTO-Ⅱ技术,则吨烯烃最低成本约2900元,约合430美元。毫无疑问,这与国内目前以石脑油为原料的乙烯生产成本530美元/吨相比,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未来承受双重压力:
煤价上涨与中东低价进口
目前中东地区以天然气或油田伴生气为原料的乙烯生产成本仅200~250美元/吨,即使加上130美元/吨的海运+装卸+关税+通关手续费+仓储费,依然比国内成本低28%以上。随着科威特烯烃公司、沙特延布石化公司、伊朗国家石油公司等众多乙烯装置的建成投产,到2015年中东地区的乙烯产能将达到 2900万吨。一旦中东低成本乙烯涌入中国,将使国内煤制烯烃技术受到严峻挑战。
7月13日,陕西省副省长吴登昌曾向记者透露,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税征收办法正在起草和酝酿,极可能年内或明年初获得国务院批准。一些能源专家和企业老总分析认为,上述政策一旦全部实施,煤炭成本至少将增加50元/吨。根据近几年的经验,届时,煤炭销售价格将相应提高80~100元。也就是说,届时DMTO企业所用的煤炭价格将涨至380元/吨以上。而煤价的上涨又会引发电价、水价跟风上涨,使得目前被部分业内人士寄予厚望的煤制烯烃,2年内生产成本将增至545美元/吨。显然,国内DMTO不仅要迎接来自中东低价烯烃的挑战,还要承受煤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增长压力。
着眼长远利益:
用DMTO技术转化廉价进口甲醇
目前我国获取国际石油、天然气、液化气资源的难度越来越大,并屡屡受到地缘政治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影响,获取资源类产品的经济和政治成本越来越高,发展煤制烯烃自然具有战略意义。
与此同时,中东及东南亚在建、拟建的甲醇装置产能十分巨大,且成本不超过1100元/吨。而中国即便如渭化集团、神木化工、咸阳化工、中原大化等采用了先进煤气化技术的甲醇企业,吨甲醇完全成本目前也超过2200元。中东等地甲醇凭借绝对的成本优势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对国内甲醇产业构成实质性损害。
一位参与甲醇反倾销立案调查的官员向记者透露,目前各地规划或拟建的 DMTO总规模达1200万吨,且主要分面在西北、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但从国家层面考虑,“十二五”期间,华东或华南地区布局大型DMTO项目的可能性很大。因为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合作的不断加深,将来会与更多国家建设自由贸易区,包括甲醇在内的进口产品的关税将持续降低,更多低价产品将进入中国市场。在这种情况下,用我国自有的DMTO技术转化国际廉价易得的甲醇制取烯烃,更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也有利于中国的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
由此可见,国内今后在更大范围内推广DMTO技术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迎接来自中东低价烯烃的挑战,承受煤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增长及日益严格的环保与节能法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