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产业集群化一直是欧洲提高化学品竞争力的法宝,但如今在中东和亚洲低成本产品的竞争下,原有的化工产业集群受到冲击,亟待进行整合,扩大规模。欧洲化学网站推广平台总裁弗雷德·杜·立石说:“充分发挥化工基地、化工集群的效能,是欧洲化工业未来更具活力的关键。”他认为,将多个集群整合形成更大型集群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规模效益显而易见
杜·立石表示,集群化的优势是能共享基础设施、服务和配套设备,大型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将加剧集群间整合,优化现有资产,提高企业间相互依存度,有助于避免重复建设。
普华永道交易服务总监迈克·克莱门茨认为,集群化优势显而易见,它可以提高研究、业务发展以及培训之间的合作,还可以加强企业与当地大学之间的联系。同时,由于服务设施完备,新建化工厂的主要成本支出会逐步减少。普华永道将两个化工厂进行对比,它们采用同种工艺,生产同种产品,且规模相同。一个建在欧洲中部独立运营的生产基地,另一个位于大型化工集群。对比结果显示,建于集群内工厂的资本支出可降低约30%。
为促进化工集群建设,欧洲化工区域网(ECRN)启动了一项行动,旨在提高集群模式创新政策有效性。负责该行动的当地政府官员托马斯·斯坦梅茨称,化工行业已经普遍认识到合作经营的效益,集群化是公司未来的必经之路,创新性合作很重要。
集群化不同于一体化
“一体化”是指将多个具有价值的产业链整合在一起。虽然巴斯夫的一体化模式不无道理,但生产基地未来的趋势是多公司联合的集群化生产,譬如法兰克福的前赫司特生产基地和马尔的前赫尔斯生产基地。杜·立石表示,小型独立的生产线将来难有竞争力,像巴斯夫这样的大型公司已从其一体化运行中获得规模效益。但“在欧洲很难再建一个路德维希港,人们可以通过在产业集群或单个生产基地附近建设联合企业来改善其集成水平。”
而陶氏化学的战略重点是通过出售部分资产或与其他公司成立合资企业的方式实现美国生产。杜·立石说:“在陶氏新战略中你会发现,陶氏可能会重整一些生产基地。” 化工生产基地是在地理位置上的延伸,并通过管道相连。譬如建于2006~2007年的德国CeChemNet,该基地包含施瓦茨海德、皮斯特里茨、施科保、比特费尔德、洛伊纳和柏林的生产基地。在氢气、氧气以及原材料管网的关联下,该基地具有很强的相互依赖性。杜·立石认为:“受区域性限制,在一些难以形成大型集群的地区,将会形成类似CeChemNet的附加网络。”
产品流动相互依赖
欧洲的一个潜在超级集群是由安特卫普-鹿特丹-莱茵-鲁尔(ARRR)4个分集群组成的,安特卫普港位于比利时,鹿特丹港在荷兰,鲁尔和莱茵在德国。莱茵工业区涵盖ChemiePark Hoechst生产基地和巴斯夫路德维希港基地,鲁尔区包括ChemSite和ChemCologne。杜·立石说:“这4个集群之间有着很强的产品流动性和相互依赖性。”
安特卫普港和鹿特丹港都是明确定义的化工集群,其发展都从各自港口当局者的强有力领导中受益。杜·立石说:“在这种利益相关的模式下,生产企业、能源供应、物流、工会以及当地大学担任了制定集群长期战略的主角。”这两个港口互为竞争对手,以一种互补的方式处理化工投资和业务模式,吸引不同的价值链和价值链中的不同定位。鹿特丹精炼装置居多,安特卫普则裂解装置居多,两者以石脑油做纽带,鹿特丹吸引了更多的大宗化学品生产,而安特卫普则引进了更多的中间体和下游化工。
ChemSite和ChemCologne集群是公私合作。ChemSite覆盖6座城市,其中马尔、盖尔森基兴、多特蒙德主要由英国石油公司的两家裂解工厂提供原料,其他公司包括沙特基础工业公司、赢创和萨索尔。ChemCologne包括勒沃库森、多马根和克雷菲尔德,由英力士和壳牌的精炼及裂解装置供给,主要企业有拜耳材料科技和朗盛。
克莱门茨说,亚洲和中东地区的化工公司已经看到了欧洲集群模式的优势,大型集群也出现在这些地区,譬如中国南京和沙特阿拉伯朱拜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