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荒预演:谁在推高气价

   2010-11-17 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经济报道

6

    “今天15公斤的液化气108元/瓶,我们负责送气上门,不再另收送气费。”11月16日,青岛金平民用液化气有限公司的接线员温柔地告诉每位顾客。

  108元/瓶,这是一个月来青岛当地民用石油液化气(LPG)零售价格的峰值。来自易贸资讯数据显示,自10月8日起至今国内LPG批发价格上涨了15%左右。受此影响,零售价格出现飙升,深圳的零售价达到130元/瓶,较10月8日上涨30%以上。

  “气价上扬主要是供需紧张和国际油价上调所致。”当天中国化工网总编刘心田说。

  在他看来,LPG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产品,虽然中央部委规定它与柴油出厂价的比价关系,但由于终端市场多为民营企业控制,因此LPG的批发价和零售价往往受市场供需因素的影响更大。

  但也有民营企业认为,气价上涨存在其他因素。

  “自从中石油、中石化整合旗下液化气资产后,昆仑燃气和中石化液化气有限公司已垄断了国内气源的供应。在国际市场液化气价格大幅上扬的背景下,它们控制资源,有向上推价能力。”一位民营燃气公司负责人埋怨道。

  而且,在“千年极寒”的传言下,各方认定气价会进一步上扬。易贸资讯数据显示,16日LPG到岸进口完税估价达6923元/吨,而国庆期间仅为6070元/吨。

  40天的气价直线

  气价暴涨,始自国庆节后。

  易贸资讯的数据显示,国庆节前后,东北市场、西北市场、华东市场、华南市场和西南市场的LPG批发价分别为5163元/吨、4808元/吨、5305元/吨、5572元/吨和5425元/吨,而11月15日相应的市场价格已上调至5705元/吨、5898元/吨、6360元/吨、6732元/吨和6825元/吨——不到40天各地市场批发价都上涨了15%左右。

  据刘心田分析,受“拉闸限电”影响,山东、河北等省地炼企业已停产了一段时间,这导致山东等地供气量受限,而中石油、中石化为了尽量满足“柴油荒”下市场对柴油需求,也相应调低了LPG的产量,因此市场供应量有所萎缩。

  “而近期气温回落却加大了市场的需求量,供需形势变化自然推升了气价。”刘心田说。

  在LPG批发价大幅上涨带动下,零售价的涨幅甚至比批发价还要大。在南宁、福州、海口等华南地区,15公斤LPG瓶装气从期初的99元/瓶升至120元——130元,而青岛等华东城市的气价也已达到了110元/瓶左右。

  2006年时,国内LPG零售价也曾冲破100元/瓶,在海口其价格甚至超过120元/瓶。

  “政府已经在关注这件事,要求我们抑制涨价。但有个别加气站还是通过加收送气费等方式把价格涨上去。”一位知情者表示。

  刘心田认为,国际油价上涨确实推动了国际市场LPG价格,随之波及国内市场。

  “国庆节前后NYMEX油价在70美元/桶附近,而目前已达85美元/桶附近。为此10月26日国家发改委已上调了成品油最高限价,与油价相关的LPG,自然也水涨船高。”易贸资讯分析师黄庆说。

  “选择的权利没有了”

  尽管市场因素明显,但在这一轮气价暴涨中,人为因素也若隐若现。

  “不否认供应紧张造成了涨价,但供给为什么会紧张呢?我看昆仑燃气、中石化液化气公司对资源的垄断是重要的原因”,一位民营燃气公司负责人认为。

  按照1998年6月原国家计委颁布的《关于成品油作价原则和供军队、国家储备用成品油出厂价格的通知》规定,LPG出厂价格由中石油、中石化两个集团制定,原则是其出厂价格要与汽油出厂价格保持合理比价。以90号车用汽油为1,液化气为0.85-0.95。

  2004年以来,中石油、中石化高层就开始谋划“发挥资源和管网优势,稳健拓展城市燃气业务”的思路,并开始整合各自旗下燃气资产和相关业务。

  “国内70%的天然气和近一半的LPG都是我们生产的,然而由于终端市场控制不力,这些资源并未产生应有的价值,这点在LPG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为此总部决意抽调有力人员,组建昆仑燃气,对公司燃气业务进行整合。”有中石油总部管理人员表示。

  中石油的燃气业务发展策略是,重点开拓管道沿线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等市场,原则上是没有资源的不干,不控股、不具有经营权的不做。

  2008年6月,中石油又成立了昆仑燃气等三个专责燃气业务的机构,对国内LPG、LNG(液化天然气)等燃气资源进行专营。其中昆仑燃气在全国各地设立多个储气库,将中石油旗下各炼油厂的LPG资源全部纳入,并以统一的价格进行销售。

  “之前我们公司是直接从资源丰富的新疆乌石化等企业直接进气,哪里的价格便宜、供货付款方式对我有利我就采购哪家的。”上述民营企业负责人说:“但随着昆仑燃气的成立,这种选择的权利没有了;近期由于资源供应紧张,昆仑燃气甚至开始控制给我们的资源量,他们的库不满,绝不会给我们。”

  为了抢夺资源,这些民营燃气企业不得不主动提高价格进行抢购。

  “要涨价还是要短缺”的纠结

  对于气价上涨,政府相关部门早有警觉,但在“千年极寒”的阴影下,为了调动供给企业的积极性,以加大供给,备战气荒,要制止涨价并不容易。

  “国内燃气价格偏低,因此2005年以来国内天然气等燃气的消费量就不断攀升,为了保证国内的需求,调动相关企业的积极性,调价是必然的。”有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

  来自易贸资讯的数据显示,2005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量为470亿立方米,2006年为566亿立方米、2007年为680亿立方米、2008年为774亿立方米、2009年为873亿立方米、2010年预计将达到1072亿立方米。5年间,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实现了翻番。

  “LPG在1990年代曾是国内城市居民的主要民用燃气,后来虽然受到管道天然气的挤压,但在城乡结合部等未通管道的城区仍有着巨大市场,2000年后国内消费量一直维持在2200至2300万吨/年。”黄庆介绍说。

  一个逻辑是,消费量上升加大了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随着进口气量不断增加,国内气价与国际气价的接轨已无法避免。

  “我认为如果调价不能尽早进行,那么我们进口气的进度也许会放缓一些,毕竟我们国家的资源还靠进口”,中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黄泽俊总经理10月20日对本报记者表示。

  气价不调,企业不乐意供气,而政府为保障社会供给又只能依靠这些供气商,如此博弈的结果便可想而知。

  11月12日,北京举行了居民用气价调整听证会,并通过天然气涨价0.23元/立方米、居民天然气价格上涨至2.28元/立方米的方案。

  与此同时,沈阳、合肥、长沙等地也纷纷召开天然气价格听证会,谋划上调当地天然气价格。

  据了解,在千年极寒的传言出来后,各地LPG经销商都看准国内气价可能上涨的前景,纷纷在积极囤货,以便在未来的气价上扬中获得更高的利润。目前华南等消费旺盛地区的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即便山东、东北等产地,库存也处于中高水平。

  “国内LPG进口量每年大约维持在300万吨左右,主要是BP等跨国公司的驻华机构经营,但它们也不急于出货平抑价格,它们也在赌未来价格继续上扬。”一位知情人士称。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