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吸引大批能源企业抢滩 传统能源新能源共舞

   2010-11-23 中华工商时报中华工商时报

28

    石油新城现戈壁,运煤专线入天山;风车森林添新景,光伏电板惠农家……“十一五”期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国家大力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新疆凭借丰富的能源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吸引了一大批能源企业抢滩登陆,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能源开发如火如荼,风能、太阳能等新兴能源技术全国领先。展望“十二五”,新疆在我国能源版图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油气开发:深挖潜力再创辉煌

    新疆是我国油气资源富集区,近年来,天山南北先后建成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吐哈盆地三大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形成了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独山子、库尔勒-库车等不同规模、各具特色的石油炼制和加工基地。

    随着油气资源的不断开发,新疆油气资源枯竭的形势开始显现。为此,中石油新疆公司加强油气资源勘探,积极深挖地质潜力。2009年,新疆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0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3万亿立方米。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宜林说,中石油将继续加大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使新疆油田未来年产油气当量达到2000万吨,克拉玛依石化炼油规模扩大到1000万吨,独山子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稳定生产。未来10年,中石油将把新疆建成全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基地、重要的炼油化工基地、石油储备基地、工程技术服务保障基地和引进利用国外油气资源的重要通道。

    与此同时,“西气东输”管道运行6年多来,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已累计输送天然气500多亿立方米,中国14个省份、80多个大中型城市的3亿居民从中受益。总长近万公里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计划于2011年底全线贯通,每年将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两国进口天然气300亿立方米。

    煤炭工业:后起之秀前途远大

    新疆煤炭资源丰富,预测储量达2.19万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预测储量的4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局长王健表示,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积极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把煤炭作为继石油石化之后,新疆又一大支柱产业予以扶持,全面加强准东、伊犁、吐(鲁番)哈(密)、库(车)拜(城)四大煤炭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还相继出台了煤炭产业优化升级、煤炭专业人才培养等政策,煤炭工业成为新疆新型工业化发展潜力最大的优势产业。

    凭借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目前新疆已吸引神华、新汶、庆华等60多家大企业大集团开发建设了一大批煤炭、煤电、煤化工项目,经自治区批准列入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的新建和改扩建煤矿项目达173处,规划年产规模2.29亿吨。

    王健说,目前新疆准东、伊犁等四大煤田、13个重点矿区和11个一般矿区的总体规划和开发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兰新铁路第二双线于去年11月开工建设,新疆“西煤东运”运煤专线将逐步形成;新疆750千伏电网已建成并与西北电网联网,“西电东送”、“西煤东运”已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新疆全年原煤产量预计突破1亿吨。

    据规划,到2015年,新疆煤炭年产量将达到4亿吨,煤制天然气135亿立方米,煤电装机容量将达2825万千瓦,新疆煤炭工业在我国能源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将日益显现。

    新兴能源:“追风逐日”全国领先

    新疆日照长、风口多,近年来,国电、华电、华能等大企业大集团纷纷在新疆达坂城、小草湖、阿拉山口等各大风区加紧风电场的建设,2010年新疆预计新增风电装机规模达80万千瓦,规划风电总装机则达355万千瓦。

    在风能开发日益火热的背后,是新疆风电装备技术的强大支撑。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国风电设备龙头企业,十几年来坚持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风电机型从最初的600千瓦、750千瓦,已发展到现在的1.5兆瓦、2.5兆瓦、3兆瓦,低风速、低温、高温、潮间带和近海风力发电机组产品已经悉数推出。目前金凤科技正在研发国内最大的6兆瓦风电机组,预计2012年可完成首台样机安装。

    新疆太阳能开发技术同样领跑全国。近年来,新疆特变电工新能源公司致力于太阳能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逐渐形成了集煤炭、电力、多晶硅、硅片、组件、逆变器、系统集成应用的光伏产业链。特变电工新能源公司在新疆、西安建成两大生产基地,成为中国最大的太阳能系统集成商之一。

    为进一步打造光伏产业技术优势,今年7月,乌鲁木齐国家光伏发电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立,“十二五”期间将投资45亿元,培育1家产值超百亿元的光伏产业企业,2-3家产值超50亿元企业,4-6家与光伏发电产业关联度较强的配套企业,建立国内领先的光伏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机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