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地亚拟4.89亿美元收购飞翔化工

   2010-12-08 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经济报道

40

    又一个中国化工业“小巨人”落入跨国公司之手。

    12月6日法国精细化工巨头罗地亚集团宣布,它将出资4.89亿美元收购民营企业飞翔化工(张家港)有限公司(简称飞翔)所有股权。  

    飞翔是国内表面活性剂产品的领导者,占据着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从全球来看,其表面活性剂产量也是仅次于跨国化工巨头阿克苏诺贝尔,居全球第二,然而现在它又成为跨国巨头的囊中之物。  

    据了解,表面活性剂是各种不同用途洗涤产品的重要原料,目前中国和印度是亚洲表面活性剂最大消费市场。2009年中国洗涤用品总产量781.2万吨,同比增长9.87%。其中合成洗涤剂产量692.87万吨,同比增长9.31%。

    “这一收购是罗地亚实施盈利性增长战略的重要一步。通过整合飞翔,罗地亚将显著提高在表面活性剂业务中的领导地位,完成收购后,罗地亚亚洲区的销售额将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当天罗地亚全球CEOJean-Pierre Clamadieu说。

    罗地亚收购  

    4.89亿美元!这在全球精细化工行业内也算是一笔“大买卖”。  

    罗地亚披露的资料显示,4.89亿美元相当于飞翔2010年EBITDA(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的9倍左右,飞翔原股东飞翔集团获得了很不错的收益。  

    据了解,飞翔是飞翔集团旗下表面活性剂领域的旗舰,成立于1970年,其主要产品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脂肪胺。由于飞翔的产品认证体系及企业管理规范更符合宝洁等下游客户的要求,因此在过去5年中,飞翔销售额年均增长20%以上,目前年销售额已达30亿元左右。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脂肪胺正是罗地亚所缺少的产品线,通过这次并购,罗地亚可以为下游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服务,因此我们的并购已获得了宝洁等下游客户的认可与支持”,Clamadieu直言道。

    根据飞翔集团与罗地亚达成的协议,此次并购将分成两步进行:2010年罗地亚将先收购飞翔集团持有的87.5%飞翔股权,两年后,再从飞翔集团收购剩余的12.5%。“这样做,主要为了并购的衔接顺畅,原股东的存在,将保证飞翔的一些在建、待建项目顺利推进。”罗地亚大中华区总裁朱铭岳解释说。  

    随着收购的结束,罗地亚计划在未来5年内进一步扩大对飞翔的投资,实现其产能翻番。  

    “这表明罗地亚将为新飞翔建设包括阴离子、非离子等多个表面活性剂产品生产线,否则飞翔现在已拥有70%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市场份额,再扩张产能干什么呢?”化工市场专家、北京英事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启逊说。

    对此说法,Clamadieu表示认同,但他并未透露产能扩张的方向。

    发展空间受限  

    其实在这桩并购案曝光之初,业界即对飞翔集团出售飞翔的动因表示关注毕竟这是贝恩资本在化工领域内投资的唯一案例,飞翔出售是否代表一种趋势呢?  

    1993年原飞翔董事长施建刚接手飞翔时,那是家濒临破产的企业。在施建刚的带领下,飞翔抓住了全球化工产业向中国转移的机遇,向国际市场接轨,开始为宝洁等大客户提供其所需的表面活性剂产品。

    2004年施建刚又在飞翔的基础上成立了飞翔集团,开始谋划相关多元化发展,但碍于时间紧等原因,飞翔仍是飞翔集团最重要的利润源泉。从某种意义上讲,飞翔就是施建刚等飞翔集团原股东的“亲生儿子”。

    “即便是不出售,飞翔在未来几年内也会获得20%以上的增速。”原飞翔CEO李季说。

    然而飞翔集团最终还是选择了将飞翔转让给罗地亚。

    据李季透露,近几年来,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前提下,飞翔高层也曾设想到美国等地设立生产基地,为飞翔未来的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然而由于文化背景、成本、环保等因素,飞翔高层的努力多以失败告终。

    “国外企业并不是不能生产表面活性剂,它的技术门槛并不高。但碍于成本及环保压力,1990年代,跨国公司将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基地转向了中国,飞翔成为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但当飞翔想要走出国门时,它肯定会遭遇销售网络、企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陈启逊说。

    据陈启逊介绍,在跨国巨头扶植飞翔等国内化工企业之初,即为这些企业的发展设定了明确的路径和发展空间,人家对中国企业的成本等因素一清二楚,定价往往只为中国企业留下10%左右的利润空间;因此中国企业只能以量取胜。飞翔已经拥有70%的市场,它还有多大空间呢?

    “你不答应,跨国巨头立马就会寻找新的扶植对象。”陈启逊无奈地说。

    李季等也曾考虑产品升级、业务转型,然而碍于飞翔原有的研发团队太小、研发周期过长等因素,最终他们选择了放弃,“我们做研发的只有30余人,可罗地亚的研发团队却是几百上千人的规模”。

    “收购飞翔后,它就可以利用我们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和研发团队,获得更好的发展。”朱铭岳说。

    据李季透露,随着收购的完成,飞翔集团将利用出售飞翔所获资金发展新材料等产业,让飞翔集团从过去的原材料生产商变身为新材料提供商,目前飞翔集团已在苏州和河北衡水设立了两家新的企业,生产销售高性能STT树脂等聚氨酯产品。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