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资困局、管网等基础设施薄弱,以及矿业权分散,成为阻碍目标实现的三大瓶颈
作为被寄予厚望的非常规能源——煤层气今年的产量却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近日,在一次行业内部论坛上,中联煤层气有限公司(下称“中联煤”)生产经营部主任李良指出,“全国煤层气的产量去年是72亿立方米,今年计划100亿立方米,但我估计真正能落实的只有85亿立方米左右。”
三大瓶颈待破
按照相关规划,2020年全国煤层气产量目标更为庞大,将达到500亿立方米。但投融资困局、管网等基础设施薄弱,以及煤炭和煤层气重叠的矿权,成为阻碍这一目标实现的三大瓶颈。
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投融资的困扰,让煤层气发展难以步入快车道。
粗略统计,国家出资用于煤层气勘探开发及相关科技研发的费用,到目前为止合起来不超过10亿元。
中联煤原董事长孙茂远曾指出:“近10多年里,国家金融机构没有给予煤层气开发项目任何投资,致使煤层气开发项目游离于一般性或政策性融资之外,极大地制约了煤层气快速发展,至今煤层气开发项目的融资渠道依然不畅。”
与国内不同的是,美国为了煤层气产业的发展,在1983至1995年投入的勘探费用多达60多亿美元。
同时,煤层气管网基础设施薄弱也是瓶颈之一。
煤层气与天然气可以混输混用,两者拥有共同的市场用户。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煤层气开发潜力较大的地区缺乏可利用的天然气管线。
李良指出:“从管道建设来说,煤层气管道比较少,现在在建工程是两个,已经建成的成熟管道实际上还没有。”
孙茂远认为,这就使煤层气生产区域与市场脱节,市场需求不能对煤层气的开发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造成煤层气开发的成本大大增加,加大了煤层气项目的风险。
另外,煤层气矿业权占有分散也是早已存在的痼疾之一。
目前全国已有25家企业拥有煤层气矿业权。其中,除了3家央企——中联、中石油和中石化,还有22家地方企业。这些企业已登记的矿业权总面积为6.5万平方公里。
孙茂远曾表示,由于国土资源部和地方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分别拥有煤层气与煤炭矿业权审批权,致使煤层气与煤炭矿业权重叠面积已达1.2万平方公里,仅沁水盆地现已达3500平方公里。
“平分秋色”难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煤层气的发展速度其实并不算慢。
“我们地面开采真正有产量是在2004年。从2004年以来,煤层气的产量年增长率36%,近两年增长更超过56%。这个速度是很快的——近10年天然气的产量增长率不过13%。煤层气的发展还是值得肯定,但是规模相对少,与天然气没法比。”李良说。
加强勘探,成为了煤层气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李良表示,“现在我们决定先采气后采煤,采气为采煤服务,尤其需要加强勘探。之所以要加强勘探,是因为煤层气储量太少了。我们要想在‘十二五’末产量达到200亿立方米,按2%的采掘速度算,储量需要达到1万亿立方米,但现在远远不够。”
以往对勘探重视不够的原因在于业界存在一种错误的想法——既然了解煤层气的位置,就没有再勘探的必要。
但现实情况是,现在的勘探是要找到有开采价值的煤层气,而并非有煤的地方就有煤层气开采的价值。按照国家现在的基建程序,没有国家储委批准的储量就没法编制开发方案,因此必须先找储量后做项目。
另一方面,煤层气开采目前还很难做到平分秋色。
煤层气分为地面开采和井下瓦斯两种。李良认为,今后5到10年,两种气源产量的分布格局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李良表示,按当年的规划,“十一五”期间煤层气产量分别是地面开采50亿立方米,煤矿瓦斯50亿立方米。但现在看来,2010年预计井下瓦斯产量为75亿立方米,地面开采最多15亿立方米——矿井瓦斯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
“当年做规划之初,我们就希望通过5年的努力来(使两种气源)平分秋色,可实际上差得很远。现在展望‘十二五’,一个乐观的预计是地面开采120亿立方米到150亿立方米,煤矿瓦斯120亿立方米左右。”李良说。
但这个设想的实现,仍然要依赖于“十二五”期间煤炭产量和地面开采的现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