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农作物秸秆等纤维素的第二代乙醇生物燃料技术目前已开始初步商业化。随着其成本的继续降低,将有望在全球实现生物能源逐步替代传统能源的新格局。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全球性的能源短缺困局,也将带来庞大的市场商机。”丹麦诺维信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托马斯那奇近日在世界经济论坛中国生物精炼研讨会上说。
近年来,油价不断走高让刚进入汽车社会的国内消费者不得不付出比以前更高的用车成本。而从国家层面看,能源问题无疑已是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在生物能源等新能源产业在全球崛起之际,专家建议,我国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加快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避免在新能源时代掉队。
能源困境催生新能源机遇
国家发改委从22日零时起上调汽油、柴油价格,油价创出历史新高令许多有车族平添了心事。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未来油价会有反复,但从长远看,由于石油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点,未来油价的进一步走高不可避免。
而从国家和经济增长层面看,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原油消费继续快速增长,1-10月份国内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累计达1.9亿吨左右,同比增10.6%;进口原油1.98亿吨,同比增长20%。预计今年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55%,石油安全面临的形势趋于严峻。
实际上,随着化石燃料价格不断攀升及环境问题的不断加重,寻找可替代的清洁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其中,生物能源以其取材便利,排放清洁,成为与风能、太阳能并列的三大新能源选项。
专家指出,我国日益扩大的石油需求和有限的石油资源使得寻求替代能源成为必然选择。从生物能源的发展水平看,第一代乙醇汽油由于以粮食为原料,在全球粮食价格节节攀升的今天,逐渐被放弃。而受到全球看好的第二代乙醇燃料技术以玉米秸秆和其他非食用植物为原料,具有生产成本低、生产能耗和生产碳排放少等优点。由于它的原料来自玉米茎秆和小麦秆等,所以既不与人争粮,同时能减少秸秆燃烧对大气的污染。
生物纤维素能源有望迎来大发展
“今年3月份我们在全球推出了全球第一款真正可用于商业化生产纤维素乙醇的纤维素酶,这使全球纤维素乙醇的价格可以大幅度下降。目前我们已与中粮、中石化签署了协议,共同推进第二代农作物秸秆制乙醇汽油试生产进程。”那奇说。
相关资料显示,诺维信是全球最大的工业酶制剂和工业微生物制剂生产商。根据协议,中粮与中石化于2011年第三季度开始合资建设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的万吨规模纤维素乙醇示范工厂,由诺维信为该工厂提供酶制剂,并力争在2013年之前进行商业化生产。
相关专家表示,此举将大大加快中国实施新能源战略的进程。
那奇表示,目前生产第二代纤维素乙醇的成本正不断降低,总体成本已降低到接近传统汽油的生产成本。并且未来其价格仍将进一步降低,这意味着广大汽车用户使用源自秸秆等原料的燃料来驱动汽车将不再遥远。
“目前基于玉米的乙醇肯定要比纤维素乙醇便宜。但考虑到玉米的价格以及玉米价格上升的趋势,这样二者的差距不仅不大,而且正在缩小。”那奇说。
生物新能源亟待加快布局
从全球看,发达国家都已纷纷展开对新一代纤维素乙醇等新能源产业的深度布局。资料显示,美国计划到2011年,生产的300万加仑汽油中10%将是燃料乙醇;到2022年360亿加仑的生物燃料中,必须有160亿来自纤维素乙醇。
在丹麦,目前已实现了纤维素乙醇的商业化生产。具体做法是通过挪威石油公司在所有汽油中添加5%的纤维素乙醇。
欧盟委员会则规定,到2020年,生物燃料在交通所耗用的石油和柴油中占10%的比例。预计将有更多国家通过法令、法规和补贴推动在2011年前后建立试点生物精炼厂,纤维素生物燃料将在未来5-10年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相关专家认为,中国加快布局新一代纤维素乙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最新发布的报告,到2020年,基于以玉米秸秆和其他非食用植物为原料生产的纤维素乙醇将达到1000万吨,可代替14%的石油消耗。同时每年为中国带来320亿元的收入,创造600万个工作机会,并为价值链上的工程建设带来960亿元的市场。
更重要的是,它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健康持续增长。因此,中国政府应大力支持相关技术的研发与企业合作,并进行产业的科学布局,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中国在新一代纤维素生物燃料方面的实力。
“不过挑战也不小。”那奇说。石油化工已发展了上百年,技术、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都非常成熟,效率很高。而生物新能源还处于襁褓期,既面临着技术的大规模商用问题,也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这个产业仍处在投入期,需要政府提供包括补贴政策在内的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