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网讯:8月29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同时在香港和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总经理傅成玉、副总经理周守为在两地几乎同时宣布,经过2个多月的试生产,流花11-1油田提前一年成功复产,此举使中国海油增加收入约40亿元人民币,增加原油产量120万吨。
流花油田投产于1996年,平均水深305米,由1座半潜式浮式生产系统(FPS)、1个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单点系泊和水下井口系统构成,日产原油2万桶左右。投产当年就因7项世界第一的技术闻名于世,因而被称之为“国际海洋石油皇冠上的明珠”。
2006年5月17日,台风“珍珠”到达南海东部海域之后,突然直角转弯,台风中心直袭流花11-1油田,其中心风力之强超过了可承受百年一遇台风袭击的设计抗台能力。中国海油根据预案采取了防台撤员的准备方案,台风到达之前,有关生产设施进行了关井等防台处理后,平台人员平稳撤离。台风过后,中国海油对流花11-1油田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发现在该油田作业的“南海胜利”号FPSO有7根锚链被台风刮断,3根软管断裂,油舱破裂。流花11-1油田因此被迫停产。
停产后,流花油田一天损失原油达2万桶,按当时油价计算,每天损失高达1000多万元。仅靠剩下3根锚链系泊的“南海胜利”号FPSO,自身尚载有26万桶原油和7万桶污油,如果不立即将其转移至安全带,这条装载着原油、完全失控的巨型FPSO如同一颗威力巨大的炸弹,游弋于其他油田和重电缆之间,如果爆炸,不仅会船毁人亡,而且会造成严重的溢油事故。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海油制订了紧急FPSO解脱方案,成功地将FPSO拖航至安全海域,开始检修。
随后,断裂锚链和软管的打捞、修复和回接等大部分工作,都要在情况复杂的水下300米处实施,而且7根锚链和13.5英寸软管的打捞,在世界海洋工程史上也没有先例。开始中国海油寄希望于拥有顶尖海洋深水工程技术的外国公司,当得知修复工作难度巨大后,外国公司开出了高昂报价等苛刻条件,而且表示在时间、进度和工程质量上无法保证。面对这种情况,为了尽快让油田复产,更为了在深水方面做出实质性尝试,中国海油做出了自力更生自己修复的决定。
从2006年6月以来,中国海油大胆突破行业内海上设施维修旧有思路的局限,全面整合国内外各类资源,形成优势互补,调动一切力量为我所用,将20多家由国企、外企、民营公司组成的工程队伍,拧成一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高效团队,最终令流花11-1油田提前一年复产。世界知名海洋工程专家称赞,中国海油创造了世界海洋工程界的奇迹!
在北京的发布会上,有限公司工程部总经理金晓剑介绍,流花11-1油田的复产以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整合创新为主要特征,是一项具有世界级挑战的深海修复工程。中国海油在全面、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思路,取得了7项创新成果,其中包括使用小型动力定位勘察船改装成重型吊装工程作业船并进行锚链和软管的打捞和修复、从300米水深打捞13.5英寸软管的专用技术及工具、软管接头修复等,一系列设计理念和实施效果均优于国外技术,属国际首创。同时,流花11-1油田复产工程历时1年零3天,在中国海油健康安全环保理念的指引下,整个复产过程未出现一起健康安全环保事故。
周守为评价,流花11-1油田提前复产的成功,是中国海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论证、自主创新的集中体现,是新时期下国有企业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典型事例。通过自主修复流花11-1油田,中国海油初步具备了一套应用于深水海洋工程的维修技术,建立起一支掌握深水海洋工程技术和设备操作技能的队伍,这对于中国海油今后加速我国深水能源开发,进军国际深水市场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