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入局煤层气

   2011-03-15 《财经《财经

19

    春节前夕,时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称中海油)基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武卫峰带领财务和人事负责人进入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联煤)。很快,武将上任中联煤总经理,这标志着中海油正式入主这家中国资格最老的“国字头”煤层气勘探开发公司。

    俗称“瓦斯”的煤层气是三大非常规天然气之一,热值与常规天然气相当,是通用煤的2倍-5倍。随着常规油气资源的日渐萎缩,非常规天然气越来越受业界重视。中国煤层气总资源量为36.8万亿立方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目前探明储量仅为1852亿立方米,勘探开发潜力巨大。

    进军煤层气,是中海油非常规天然气战略的重要一步。去年初中海油即开始在国外收购相关资产,国内布局则落子中煤能源集团公司(下称中煤集团)。

    2009年4月,意图独立发展的中石油股份公司(下称中石油)从与中煤集团合资了13年的中联煤退出,把机会留给了中海油。2010年12月30日,中海油中煤集团正式签约,前者以略多于12亿元的出资,从后者手中收购中联煤50%股权,并获中联煤的经营主导权。

    中海油在国内素无陆上油气资产,此番以并不高昂的代价获得国内第二大煤层气资源区块,可谓得偿所愿。而中联煤也借此打通了长期困扰自身发展的资金瓶颈,得以与后来居上的中石油煤层气公司一较短长。

    据了解,中联煤今年的投入将达到30亿元-40亿元,打井数量不低于1000口,到“十二五”末达到40亿立方米煤层气的产量。但对中海油而言,其所借力的中联煤资产并不干净,必须花大力气加以整合,而煤炭开彩数和煤层气开采权两权分离等老问题,亦将继续困扰包括中海油在内的新入局者。

    接棒中石油

    “你们成立十几年了,怎么发展这么缓慢?”2010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一次非常规天然气会议上,台下观众如此质问在台上发言的一位中联煤公司负责人。该负责人尴尬地解释说,公司受困于资金不足。

    中联煤公司始于1996年,由当时的煤炭工业部、地质矿产部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等单位集资1亿元发起成立,经过几轮变迁,至2006年,中煤集团和中石油各持50%股权。

    依托财大气粗的中石油却资金不足,中联煤的奇怪局面源自两大股东刻意为之的制衡安排。根据协议,中联煤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分别由两大股东派人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公司法定代表人定期轮换。此种设计,虽然防止了一家独大,但却限制了股东投资。

    受限于自身实力,中煤集团不愿追加投入,但又不愿意自己的股权被稀释,如此一来,中石油也无法追加投资。

    2008年,中石油宣布从中联煤撤资。当年9月,单独成立中石油煤层气有限公司,2009年4月,完成向中煤集团的股权交割。此后,中联煤的资金状况更加恶化。

    公开数据显示,中联煤成立13年中,累计投入勘探资金48亿元人民币,而单干之后的中石油2009年一年就投入勘探资金30亿元。与此对应,中石油仅在山西就收获了558亿立方米的探明储量,超过当年全国煤层气新增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而中联煤不仅未有大的新增储量,原计划2010年开建的长距离输气管道项目也未能如期启动。

    此时,中海油的介入就顺理成章了。

    2010年,中海油对自己进行了重新定位,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从单一的传统油气产业向“多元、低碳、集成”的产业体系转变,形成由石油和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煤制气、风电、天然气发电、生物质能和动力电池等构成的新型能源产业结构。

    在此框架下,作为开发潜力最大、可最快见到收益的非常规天然气品种,煤层气的角色毋庸置疑。据报道,中海油在2009年4月中石油撤资伊始即开始与中煤集团接触,但正式向外界披露入股意向是在2010年12月初,12月30日,双方签约,中海油出资12亿元,取得中联煤50%股权,成为中石油的接棒者。

    吸取中石油的教训,中海油此次主导了中联煤经营管理权。根据中煤集团和中海油签署的协议,中煤集团派人担任中联公司董事长,中海油向中联煤派出总经理并行使法定代表人职责,还将为中联公司提供充足的勘探开发资金。

    两大难题待解

    中石油当年撤股时带走的不是资金,而是2万平方公里的煤层气资源区块和区块内50亿立方米探明储量,以及大约20名工作人员,其中包括现任中石油煤层气公司总经理接铭训。

    股权交割之后,中联煤尚余27个煤层气区块(其中对外合作区块14个),总面积2.0151万平方公里,探明储量500亿立方米。这也是中海油进军国内煤层气产业的起步资产。

    业内人士指出,中海油之所以能用12亿元即获上述资产和公司主导权,除了中联煤持续恶化的资金状况之外,其资产质量不无瑕疵也是重要原因。

    新的中联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收回成果不佳的对外合作区块,扩大自营空间。由于历史原因,中联煤近80%的资源区块都是对外合作区块。据了解,今年以来,除主动清退之,中联煤与很多国外公司在合作合同到期之后都没有续签,其中不乏国际能源巨头。

    煤炭开采权与煤层气开采权两权分离,是新公司面对的第二个难题。

    国家发改委2009年的一份煤层气分析报告显示,到2007年,全国煤层气矿业权与煤炭矿业权重叠面积1.2万平方公里,涉及260多个煤炭探矿权和1100个煤炭采矿权。其中中联煤重叠面积9080平方公里,山西境内重叠面积3524平方公里。

    据一位长期研究煤层气行业的专家介绍,中石油、中石化和中联煤与山西当地的煤炭企业就谁先开采煤层气的争执一直不断,现实情况往往就是一家央企在一个区块内打井,当地煤炭企业就贴身打井,甚至争执两方还专门组建“棒棒军”对煤层气区块加以看护。

    资深业内人士向《财经》记者介绍,依据国家政策,煤炭企业须在每吨煤炭销售收入中提取不超过50元作为安全隐患基金,其中15元为瓦斯治理经费,这部分费用并不计入税收,很多煤炭企业用这笔经费安置二三线职工。“一个年产4000万到5000万吨的大型煤炭企业,一年的安全隐患基金就有几十个亿。”该人士表示。

    当然,如果煤炭企业自行开采煤层气,在优惠政策到位的前提下,其销售也将带来超于常规天然气的经济效益。

    据了解,中石油对两权分离的解决方案是:如果煤炭企业同意自己入场采气,中石油承诺将三分之一的煤层气销售收入留给当地,支持当地发展。

     更高层面的解决方案亦有可能出台。2010年12月中旬,国务院正式批准山西作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获得资源改革转型“先行先试”权。据报道,煤层气开采“气随煤走、两权合一”的方案有望获批。

    但对油气公司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利好消息。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