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裹挟油价变动

   2011-03-30 法治周末法治周末

27

    民营加油站老板方建平最近的心情可以用“焦虑”两个字来形容。方建平在河北廊坊经营着一家民营加油站,成品油批发价的不断上涨和零售价的“原地踏步”让他的加油站再次陷入“间歇性”困境。

    3月22日,依照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22天+4%”的原则(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成品油调价的窗口再次打开。

    息旺能源监测数据显示,截至3月22日,布伦特、辛塔、迪拜三地原油加权均价(成交总价与该价格成交对应的权重相除计算得到的价格)变化率已达11.64%,而另一个条件“连续22个工作日”也已经满足,发改委却迟迟未上调成品油的最高零售价。

    然而,市场中成品油的批发价已经开始上涨。

    来自中国加油站网的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3月28日,全国大部分地区成品油批发价已接近国家规定的最高零售价。以方建平所在的河北省为例,3月28日,93号汽油的批发价已达9250元至9300元每吨,而发改委规定当地的93号汽油最高零售价为每升7.11元,折合9365元每吨,除去运输成本,利润所剩无几。

    发改委调价的滞后已经让包括方建平在内的很多民营加油站不得不“提前调价”。方建平现已将93号汽油的价格由原先的每升7元提高到了每升7.06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北京多家民营加油站也降低了优惠幅度。在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丰盾加油站,93号汽油也已由每升6.9元,调至每升7元。

    不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的一番表态或可让方建平们的焦虑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近日,温家宝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时指出,中国对油价的价格控制会放开,油价会和国际油价市场进行接轨。

    高层的表态传递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进程提速的强烈信号。

    调价滞后民营加油站“受苦”

    自2011年2月21日,国家发改委上调油价以来,经历了北非局势的动荡和日本大地震的影响,国际油价走出了一个惊心动魄的“V”字。三地平均油价从2月22日的105.4美元每桶,攀升至3月25日的112.2美元每桶。

    截至3月28日,息旺能源监测数据显示,三地原油加权均价变化率已达13.21%。东方油气网的监测数据也显示,变化率达13.313%。远超现行《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规定的上调标准。

    然而,同以前一样,发改委调价依然难逃“迟到”的指责。一位业内人士用“几乎没有准时过”来形容发改委对于国内成品油价格的调整。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法治周末》采访时说:“与往常类似,国家发改委还是延迟公布了调价信息,这一方面是因为涨价的报批过程相对复杂,比较耗时间;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还要评估油价上涨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再者也为了缓冲市场的情绪。”

    过长的调价周期和调价的滞后还为市场制造了一些投机机会。

    成品油价格出现上调的时间窗口时,各地经常出现囤油现象,成品油批发价也跟着水涨船高。由于批发环节价格很难监管,批发价突破“办法”对于批发价格与最高零售价格差价不低于300元的规定,这就使得民营加油站的经营者步履维艰。

    “每到调价窗口的时候,批发价就涨得厉害,除去进油的成本、运费再加上员工的开销,都没什么利润了。”方建平对《法治周末》说。

    定价机制市场化需待时机

    同目前成品油价格上调需要发改委权衡选定合适的时机一样,林伯强认为,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市场化也需要“合适的时机”。

    在林伯强看来,时机就在两个前提条件充备之时:一是石油价格在低位运行,居民能够承受;二是居民收入普遍增加,对于石油价格的增长不是特别敏感。

    “显然,这两个条件都还不具备。就前一个条件而言,目前每桶超过100美元,不是个恰当的时机。而随着北非局势的进一步恶化,以及日本震后重建必将产生对石油的大量需求,这些都将助推国际油价持续在高位徘徊。”林伯强对《法治周末》说。

    对于成品油定价机制市场化的条件,息旺能源分析师廖凯舜与林伯强持相似的观点。“目前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市场化的条件尚不具备。”廖凯舜说,“成品油定价的市场化,有赖于市场的充分竞争。目前,由于石油属于战略资源,国家设置了非常高的准入门槛,无论是石油的开采、炼油,还是销售环节,中石油、中石化都占据着一定的垄断地位。”

    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廖凯舜认为,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油价调整或将进入高频通道

    虽然,目前我国尚不具备成品油定价机制市场化的条件,短期内定价机制很难发生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在这方面就无所作为。

    “缩短调价周期、缩小油价变化幅度将是推动油价市场化的一个具有现实操作性的方式。”林伯强说。

    廖凯舜更是认为,在不具备完全市场化条件时,改革的重点应该集中在降低滞后性和减少市场投机行为上。比如,加快调整频率,让价格变化更加频繁,让公众尽快适应这些变化。

    在林伯强看来,缩短油价调整周期,使国内油价及时反映国际油价变动和国内需求,还能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对于石油资源的配置作用。

    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进口原油2.39亿吨,同比增长17%,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三个百分点,超过55%。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石油消费过快增长已超出我国经济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我国的石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通过缩短调价周期来推动石油价格市场化,有助于实现对石油需求的调节和引导,也有助于抑制石油消费的过快增长,促进资源节约。”林伯强说。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