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石化装备释放国产化信号

   2011-04-02 中国联合商报中国联合商报

37

    新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当中,国家通过多项条文明确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调整和发展方向。纲要强调,要优化结构、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并强调要加强重大技术成套装备研发和产业化,推动装备产品智能化。

    因此,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政策利好将有利于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事实上,不仅是国家政策释放了利好信号,不断高企的国际油价也助推了石油石化装备产业的迅猛发展。

    在高油价的刺激下,近年来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发展迅猛。统计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石油石化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从1019家快速增至2023家,将近翻了一番。全行业资产总额从674.16亿元增长到2005.6亿元。五年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和工业销售产值均增长了3倍以上。新产品产值、出口交货值、利润总额等指标的增长均在两倍以上。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刺激下,业内专家十分看好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前景。

    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首席顾问赵志明对媒体表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以及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等措施,都将为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副总工程师张福琴也十分看好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她对媒体表示,未来五年,我国乙烯产能将达到2160万吨,增加700万吨左右,这700万吨要在五年中实现,估计一年要有100万吨的乙烯设备投产,所以,石油石化设备市场潜力巨大。

    此外,中国炼油装备的国外市场也非常看好。据了解,全球炼油能力增加最多的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中国、印度;另一个是中东。目前,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一些公司都纷纷到中国来寻找设备销售的机会。

    成本压力迫使石油石化装备国产化

    据了解,在石化产品成本中,与投资有关成本约占总成本的1/3;而装备的投资在石化投资中所占比例最大,大体上炼油装备投资占工程投资的40%左右;化工装备投资所占比例更高达50%~60%。在石化装备方面,目前国外产品在技术上占优势,而国内产品则在成本上占据优势,国内外价格相差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

    张福琴举例说,在“十一五”初期,全国如果要建一个1000万吨的炼厂需要投资120亿元,而现在如果用中东油再建一座炼厂,基本是170亿元~200亿元,如果在中东建厂,这个费用还要再乘以1.5倍。

    如此看来,油价上涨刺激石油石化装备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的成本投资压力。

     “目前,我国很多国外项目的设备都着眼于国内制造,然后运到国外。因此,国产化对于我们提高装备的制造力极为重要。”张福琴表示。据介绍,我国自从1983年开始,就一直力推重大装备的国产化。实际上,国家在批准的过程中,特别是重大乙烯的项目审批过程当中,要求凡是国产化达不到70%的,原则上要修改课研。

    “装备国产化是减少投资、提高投资效益最切实可行的重要举措。”张福琴举例说,2004年建成投产的山东华鲁恒升30万吨/年化肥项目坚持国产化道路,投资仅14亿人民币,若引进则需40亿人民币;而上海石化70万吨/年乙烯改造的压缩机组采用国产设备,节省了4000万美元;此外,由于我国实现了炼油工业的加氢反应器和压缩机等国产化,迫使国际价格大幅度下降。

    国产化要攻关技术难题

    “低密度聚乙烯装置的超高压往复压缩机和大型挤压造粒机组目前我国还不能生产,且进口价格非常昂贵,建议“‘十二五’期间国内石化装备企业集中攻关。”张福琴表示。

    张福琴介绍,经20余年,我国石化装备制造业总体规模在世界上排前五位,石化重大装备国产化已取得显著成绩。但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石化装备制造业水平还面临六个方面的挑战:一是石化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大型骨干企业少;二是装备技术开发跟不上石化工艺技术发展的速度;三是重大设备的软件技术开发基本靠模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很少;四是设备开发还做不到专业化、标准化、系列化;五是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六是一般设备制造能力过剩,重大装备制造能力不足。

   对此,赵志明也深有同感。他对媒体介绍,目前,我国在阀门、压缩机、控制部分基本来自进口,中国自己能做的只有管线。所以,他建议在加强国产化的同时,还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努力建设装备制造强国。他认为这是“十二五”时期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的首要任务。

    张福琴建议,国内石化装备制造企业可集中攻关两个关键设备:低密度聚乙烯装置的超高压往复压缩机和大型挤压造粒机组。张福琴说,我国曾与国外合作制造过若干台7万吨/年级挤压造粒机,但对于世界规模的聚烯烃装置所需大型挤压造粒机组预计“十二五”期间还需要继续引进,其进口价格非常昂贵,每套价格约500万美元~700万美元,因此需要及早攻关或合作制造。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