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大力发展化工产业集群

   2011-04-08 中安在线中安在线

22

    为了尽快将盐(化工)产业打造成为千亿元产业,自今年起,滁州市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把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这一重大战略机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依托岩盐、石灰石等本地资源优势和周边地区的能源优势,以煤化盐化一体化项目、100万吨纯碱、120万吨精制盐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化工产业集群,加速实现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和经济总量的迅速提升。

    滁州市全力打造六大支柱产业之“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行动”共有5个发展目标。一是阶段目标:2011年产值达到100亿元;2015年达到500亿元;2020年超过千亿元。二是节能目标:抓好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节能工作,尽快淘汰耗能高、污染大、技术水平低的企业及其生产能力,到2015年,力争实现万元GDP能耗比“十一五”末下降20%这一目标。三是重点企业发展目标:依托“千亿元盐化工培育工程”和来安县精细化工产业基础,着力培育安徽华塑、金禾实业、泉盛化工等企业;2015年,安徽华塑、金禾实业等企业实现产值超百亿元目标。四是招大引强目标: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引进行业领军企业、龙头企业,做足增量;各有关县(市、区)都要引进一批亿元以上盐(化工)企业。五是重大项目目标:以重点项目突破为主抓手,力促在谈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达产。

    为了确保“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真正得到落实并如期达成五大发展目标,滁州市不仅制定了组织保障、政策保障、要素保障、效能保障四大保障措施,明确了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并且从滁州本地和周边地区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滁州市盐(化工)产业现状,拟定了四条发展路径。

    ——规划引领。按照“注重保护资源、提升科技含量、引导产业集聚、追求低碳环保”这一原则,聘请省内外专家修编滁州市“十二五”盐(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做好全市各化工专业园区的环评、安评、能耗评价等基础工作,着重发展定远盐化工产业、来安精细化工产业、明光日用化工产业和天长医药化工产业。同时,进一步完善各相关基地(专业园)发展规划,并制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科技创新。以技术创新、嫁接重组、平台建设为抓手,促进现有企业扩能升级。一是在政府层面建设创新公共平台,加快建设国家级化工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并积极扶持金禾实业等2至3家企业上市。二是在企业层面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十二五”期间,力争新增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累计开发新产品200个,认定省级新产品30项,新产品产值率达2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家,高新技术产值率达30%以上。三是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国家和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省产学研联合示范企业、省自主创新品牌示范企业,并争取国家、省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支持。四是实施“质量强市”战略,鼓励支持企业主导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争创中国名牌、安徽名牌和驰名、著名商标,争创省质量奖。五是制定政策,鼓励扶持利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和提升产品档次。

    ——招大引强。在市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各相关县(市、区)均要突出重大项目招商,“十二五”期间,全市须确保盐(化工)产业引资300亿元,以做足增量。定远县要有1至2个50亿元以上项目落地,2个10亿元、4个5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来安县、明光市、天长市均要有一批10亿元、20亿元以上大项目落地。点上招大引强,继续推进与央企和知名民企合作,着力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以及行业领军企业;线上拉长加粗,实施产业招商、分线作战,着力培育盐(化工)产业链;面上成群结队,争取抱团转移、结队落户、成群集结。

    ——产业集聚。以定远盐化工产业园、来安精细化工产业园、明光日用化工产业园、天长医药化工产业园为主要依托,努力促进土地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集约利用及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园区在创新平台、环境治理、设施配套、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集约优势,进一步增强全市盐(化工)产业集聚效应。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