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生产要过最严格用水关

   2011-04-13 中国化工报中国化工报

7

    目前,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在全国各地巡回宣讲,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价改革,引发业界关注和热议。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一号文件的贯彻实施,既是耗水大户又是排污大户的化工行业将面临文件划出的“三条红线”: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限制纳污的考验。同时,用水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企业的环保成本将增加。为此,专家指出,化工企业要引起高度重视,早行动、早决策,逐步化解环保政策成本。

   今年的一号文件,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第一个专门论述水利的中央文件,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项制度,相应地划定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并将水资源管理纳入县级以上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体系。

    安徽临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伟介绍,一号文件要求,用水总量控制、逐步削减地下水超采量,对化工企业影响很大。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永奎也表示,逐步削减地下水超采量,新建设项目都要求用地表水,山东、河南等地的化工企业大都用地下水,地表水与地下水相比,水质上有差别,要对地表水处理干净后才能使用,这样就增加了企业水处理成本。

    限制纳污,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让很多化工企业感到了压力。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经理赵代胜介绍,现在环境脆弱地区根本不让外排水,目前神华对处理后的高含盐污水,既上了蒸发塘、也上了多效蒸发器进行处理,但是处理成本高。“十二五”期间神华将投资800亿元发展煤化工,他们正探讨低成本的零排放技术。

    据了解,水利部正在加快水资源监控体系建设,抓紧建立与用水总量控制、水功能区管理和水源地保护要求相适应的监控设施和管理平台,保证红线中的指标可操作、可检查、可考核。据业内人士介绍,化工企业在用水量上普遍存在多用少报、多用少付的现象,有的企业交纳的水资源费甚至只有实际用水量的30%。保证红线监控体系的建立,用水多用少付的漏洞将逐步堵住。

    从今年1月1日起,《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已经在国内率先实施。山东单县化工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单县试点用水总量控制以后,县水务局每月都对公司的取水用水情况进行监督,环保部门还设立了在线水量、水质检测系统。

    因此,对化工企业来说,如何最大限度减少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就提到了议事日程。青岛科技大学副教授盖恒军介绍,要减少用水总量,一是从生产源头上采用清洁工艺少用水,二是对排出的水提高回用率。此外,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水价改革。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工业用水要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盖恒军表示,当前我国供排水价格仍然过低,难以反映水资源的稀缺价值,企业用多用少一个样,有的耗水大户也享受着财政补贴,推进水价改革,实行阶梯式水价制度后,用水多的企业将会多花钱。

    对此,孙永奎也深有同感,对用水定额、用水总量控制、限制纳污、用水阶梯收费后,将逼迫企业采取强化对内部各部门的用水考核、加强节水技术改造、提高废水回用率等措施少用水、少排水,最大限度地实现零排放。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