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媒体报道,2010年5月,美国商业团体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在其发表的一份建议书中指出,中国制订有利于某些产品和技术的清单与目录极有可能导致歧视性的政策执行。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4月25日公布了2011年版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该文件对中国政府鼓励、限制和淘汰的产业作出了最新调整。
发改委尚未公布目录的具体清单,但总体来看,中国政府将鼓励新能源、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综合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和应急产品等14个门类。
发改委说,该文件的颁布实施将有助于加快转变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2011年版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是在2005年颁布的目录基础上修改的。为突出对服务业的扶持,新版目录决定对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进行鼓励。
美国企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克劳德·巴菲尔德说,确立具有战略重要性产业的清单本身并不自动构成歧视。但是,中国政府需要澄清如何界定“鼓励”、“限制”和“淘汰”,以消除贸易伙伴的疑虑。
他说:“在研发方面,只要不是对某个具体公司或者某个行业直接提供资助就不算是违反WTO承诺,还有放松管制和取消内部和外部壁垒,这些鼓励措施都不一定会构成歧视性政策。”
但是,巴菲尔德认为,如果中国政府利用这种清单对某个具体产业提供产品补贴、出口补贴,或者拒绝对同一产业的外国公司享有国民待遇的话,那么清单的确会导致产业歧视。
路透社的分析认为,被列入鼓励类别的产业将更加容易获得政府审批、银行贷款、以及土地使用和税收方面的优惠;而被划入限制和淘汰类别的产业,则可能在资源短缺的情况首先被裁掉。
中国发改委说,在过去5年里,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例如,被2005年版目录列为鼓励列的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领域的部分品种已经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对一般加工能力不宜在进行鼓励。
为了扶植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和自主创新,新目录在鼓励类别中增加了重大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高速精密轴承、轨道车辆交流牵引传动系统、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等条目。
美国企业研究所的贸易问题专家巴菲尔德说,中国在旧版产业目录发布5年后宣布更新目录,显示出由政府指定行业赢家和输家并非最有效的作法。此外,划分产业类别,而不阐述政策内容势必会引起贸易伙伴国的格外关注。
巴菲尔德说:“如果不知道具体作法,就很难理解这些类别的含义。我预计主要贸易伙伴会就此作出反应,至少会要求中国解释将采取那些产业鼓励措施。”
2010年10月,美中两国举行了首次“美中创新对话”。中国政府的采购政策和自主创新政策是美方关注的主要议题。今年5月,第三轮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将在华盛顿举行。在对话召开的前一天,双方将举行第二次创新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