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光石化”出局,台湾石化业何去何从?

   2011-04-26 华夏经纬网华夏经纬网

17

     中华日报刊载社论称,马英九公开表态不支持“国光石化”在彰化大城设厂之后,“国光石化”(八轻)出局几乎已成定局。“经济部”虽强调将推动石化产业转型高质化,但石化业者在日益严苛的环评条件下,是否还愿意“根留台湾”?石化产业究竟有没有前途?在在值得深思,以寻求因应之道。

    “国光石化”最大股东中油,已决定在明天召开的股东会提出撤案申请,因为环保署“国光石化”项目小组决议“不予开发”和“有条件通过”两案并陈,“有条件通过”中的“六项条件”完全无法执行。“国光石化”大城兴建案撤案后,未来要在台湾其它地方觅地兴建类似规模的石化厂,在环保、社运团体和反对党同样施加压力下,环评程序绝对无法过关而使兴建可能性趋近于零。

    换言之,“国光石化”要想“根留台湾”,在岛内设厂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唯一的选择,只有出走海外。然而,虽有东南亚国家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越南纷纷表态,欢迎“国光”前往投资设厂,但安全、成本与市场等条件都不尽理想;至于大陆方面,已有数省也表达意愿,不过中油基于政治考虑,目前并无此打算。是故,“国光”在台湾设厂希望渺茫,到境外异地投资也困阻重重。

    问题是,“国光石化”叫停,不只是“国光”一家公司的损失,而会对台湾石化产业造成重大的冲击,甚至对整体经济发展都会有严重的影响。“经济部”评估,“国光石化”不建,每年将减少附加产值约二千八百亿元,约占岛内生产总值(GDP)的百分之二。而且,每年减少新增税收约四百四十八亿元,并直接冲击就业机会二万人,关联就业机会减少二十三万五千人。

    除此之外,将有九项中上游石化原料停止新建产能,五项则需透过进口原料始能持续发展,对于塑料、橡胶原料及其制品产业,乃至人纤原料、合成树脂、特用化学品、纺织业,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特别是占台湾石化产品出口比重达六成的“五大泛用塑料”,包括聚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等,未来新增投资厂商,可能都不会考虑留在台湾。

    自六十年代以来,石化产业已建构成岛内相当重要的产业链,到二○○九年,石化业上中下游产值三点三兆元,约占制造业的百分之三十一,日常民生用品,更几乎没有一项不与石化产品有关。由此可见,石化业固然是高耗能的产业,也产生相对较高的污染,但可以产出有利于民生的高附加价值,绝对不能坐视其在台湾走上绝路。

    台当局计划推动石化业高质化转型,让石化产业升级,方向当然十分正确。不过,“国光石化”与六轻五期都被环评卡死、四轻无法扩建、五轻又即将关厂,届时石化产业链势将面临“断链”危机,更可能形成台塑集团寡占市场,政府对此自然不能不预为筹谋。

     未来石化产业迁往海外将会越来越多,如何加速岛内石化产品高质化,将伤害降至最低?已成为政府与业者共同面临的挑战。政府应在环境正义和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环保团体则要兼顾理想与现实,若处处挑剔无限上纲,使石化业投资寸步难行,而生损于台湾投资环境与招商条件,对经济发展将是祸不是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