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经济师徐博在郑州“第六届中国LNG国际会议”上指出,按照15%的天然气安全储备比例,预计到“十二五”末,国内天然气生产储备规模应达到145亿方,2020年约为215亿方。
地下储气库建设即将进入高潮
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天然气储备方式有储气库、气田、LNG三种。在国内,储气库是国有企业的专属领域,外资、民资尚未参与到储气库项目建设中。
目前,我国地下储气库已建成18.7 亿方的调峰能力,其中环渤海地区18.2 亿方,长江三角洲地区0.5 亿方。
徐博指出,“我国地下储气库的建设即将进入高潮阶段。”据悉,“十二五”期间,中石油将投资上千亿元人民币,在河南、江苏、四川等地建设多座储气库群。
据徐博介绍,去年中石油仅在华北油田就启动了六座储气库的前期研究和建设工作,设计工作气量约40亿方。中石油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江苏的金坛盐穴地下储气库,目前已建成注采气井6口(老井5口,新井1口),形成库容量1.27亿方,工作气量5500万方。此外,中石油刘庄气田改建地下储气库的工作也正在进行,预计今年将投入运行。去年中石油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另一座盐穴储气库——淮安储气库开始进行三维地震部署等前期勘探及可行性研究工作,预计“十二五”末期开始造腔建库。同时,中石油还正在中南地区开展2座盐穴储气库的前期勘探和可行性研究工作,预计“十二五”中后期开始造腔建库。
中石化第一座地下储气库中原油田文96地下储气库建设也已进入钻井收尾阶段,预计今年7月完钻。据悉,中石化总投资约30亿元的湖北应城地下天然气储气库将作为西气东输二线配套工程在年内开工。该储气库建在地下800米,设计最大储气量高达7亿立方米,相当于目前武汉市一年的用气量。此外,有报道还称,中石化决定在湖北潜江市建设一个由旧盐矿改建的地下天然气储气库。
LNG储备受青睐
由于LNG气源途径多样,可以从大型LNG接收站获得,也可以从全国各地小型LNG液化工厂获得。而且不受运输条件和规模限制,将其用作低温储备气源要比高压球罐储备和管网储备调峰优越得多,而且与储气库相比,LNG储备在有限的空间内天然气储存量大,动用周期短,能够快速应对天然气的供应短缺,适用于没有合适地质条件建设储气库或储气库储备不足的地区。因此,LNG被公认为最好的天然气储备调峰气源 。
上海燃气集团2009年在上海浦东五号沟建成的2×5万方LNG 调峰储存及配套气化设施就对上海天然气的调峰起到了重要作用。据香港中华煤气内地公用事务总监、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暨行政总裁黄维义介绍,目前,港华燃气已经有27家子公司拥有自己的LNG调配站,LNG总储量达1600万方。
目前国内已建成的LNG区域调峰站有:深圳6×150方 LNG次高压调峰站、沈阳2×2500方LNG调峰站、郑州2×1750方LNG调峰站以及中海中山一期6×150方LNG调峰站等。
“近期,独立运营商发展LNG储备较为现实”
目前,世界上储气库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上一般采用四种方式: 第一种是由天然气供应商承建和管理;第二种是由城市燃气分销商建设和管理;第三种是由独立的第三方以赢利为目的建设和管理;第四种是由多方合资建设。目前,国外的天然气储备主要的方式是前两种,第三种是作为对前两种的补充,我国目前采用第一种形式。
根据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的建议,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天然气上游企业自身或委托有资质企业承担天然气储备设施建设和运营;下游城市配气企业应该承担城市日调峰天然气储备设施建设和运营,各地方政府可要求配送企业建立天然气储备,负责城市天然气日调峰。徐博称,“近期,独立运营商发展LNG储备较为现实。”
但是,同地下储气库储备方式相比,LNG站的建设成本相对较高。记者了解到,由于天然气调峰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耗资大、成本高,企业单方面难以承担,因此积极性并不高。
根据测算,若只用作储备, LNG站的建设投资也有9.0-10元/ 方,而地下储气库一般在1-4.5元/方之间。此外,“LNG储备日常维护费用也很高,约占总成本的1/3。”徐博说。
据郑州华润燃气副总经理赵瑞保介绍,虽然LNG存储在使用膨胀珍珠岩绝热的子罐中,但通过罐外介质传入子罐内的能量仍能引起LNG的蒸发,将可导致罐内温度、压力上升过快,直至储罐破裂。另一方面,由于LNG是天然气经超低温(-162℃)常压液化形成的 ,一旦泄漏,会吸收周围介质的热量迅速蒸发,低温灼伤操作者,或使相关设备遇冷收缩和脆性断裂而受损。此外,储罐内的 LNG长期静置不用将形成两个相对稳定的液相层,下层密度大于上层密度。当外界热量传入子罐内时,两个液相层便会发生热质交换,极易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使罐内压力急剧上升,造成翻滚现象,最终也可能导致储罐破裂。因此,需要不断地对设备进行保养与维护,以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能。
徐博建议,现阶段我国天然气储备主要应以完善生产储备,满足调峰需求为目标,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培育天然气储备的市场,由三大石油公司、燃气运营商或其它投资机构等组建专业储气公司来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市场化规范管理。“考虑到成本,投资方独立运营的话,政府应在土地与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对运营商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节余,可以弥补运营过程中带来的成本压力。”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