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水资源专家说,在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的背后,能源和水资源之间愈演愈烈的竞争却象一条断层,对中国的发展形成遏制型的威胁。美国的水资源和环境专家在对中国的水资源系统和能源生产进行了广泛的考察后,既看到中国在水资源有效利用取得的成效,也看到增长需求和水资源馈乏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
据美媒报道,淡水危机研究机构Circle of Blue的资深编辑基斯·施奈德(Keith Schneider)在华盛顿智囊机构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介绍了新近发布的有关中国水资源和能源生产之间矛盾的报告“中国之瓶颈”(Choke Point: China)。
施奈德说,在令世人惊叹的高速增长的背后,中国的发展其实深藏着危机。他指着被他称作“国鸟”的巨型建筑塔吊图片说:“(中国)每个城市都有数千个这样的建筑项目。他们是最大的混凝土市场,最大的玻璃市场,也是最大的钢铁、汽车,以至所有商品的市场。现在,中国的经济又在从出口驱动型转向内需推动型。他们在以前所未见的速度建造着城市。在中国水利部,他们问我们认为该怎样做?我们说,你们可以降低GDP增速,进口更多的煤炭,在农业方面做出改进,也可以清洁污水等。”
但是,他承认,这些都意味着政策和市场需要重大调整;而中国的市场如果有所变化,又会牵涉到全球的神经。
施奈德说,在中国从上到下,没有人表现出少赚钱、少干活的愿望;而增加煤炭进口则涉及这个巨大的能源部门的利益,影响到大量的就业机会。
说到底,这些问题反应出的,都是中国面临的水资源匮乏现状。
文章称,施奈德所在的Circle of Blue是智囊机构太平洋研究所的一个淡水危机分支机构。该机构与威尔逊中心所属的中国环境论坛合作,向中国的10个省份派出了4组研究人员和摄影师。他们在中国之行后,编写了这部名为“中国的瓶颈”的报告。
研究人员在中国看到水资源和能源需求之间的竞争矛盾;中国对能源的需求,尤其是对煤炭的需求,已经超过了淡水资源的供应。
施奈德说,中国南部拥有全国80%的淡水资源,而大多数的能源却蕴藏在北部,其中主要是煤炭。因此,他们希望了解的一个问题是,有这样巨大的地理偏差,中国是如何实现高速增长的?
他说,中国每年用水量为5999亿立方米,而中国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2.42万亿立方米。他说,在对中国辽阔的水资源进行了解当中,他们的发现有喜有忧。他说:“好的一面是,它的淡水消耗增长每年只有1%;大约每年增长10亿立方米。而糟糕的一方面是,它每年丧失1.5%的淡水资源;每年失去大约350亿立方米淡水。如今中国的淡水资源比10年前减少了350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
在谈到可喜的一面时,施奈德说,中国在1995年到2010年的15年间经济增长了8倍,但用水增长年平均只有1%。他说,中国在节水方面做出了鲜为人知的努力,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改进了耗水巨大的燃煤热电技术。
他说:“他们现在在燃煤方面比从前更有效率。他们目前发电耗煤比从前少20%,用水也降低了18%。现在,他们在各地建造这样的热电厂。”
文章称,这份报告说,中国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有效地实施与执行了一系列节水与提高用水效率的措施。施奈德说,他们接触了工程师、工厂经理和工人,看到他们运作着中国尖端而强大的能源和水设备;他们也从学术界和政府官员那里了解到,中国的节水政策显著地降低了浪费,将用水从农业向工业转移,并减缓了全国水消耗量的增长。
但是,他们也发现了令人堪忧的一面:那些具有开拓精神的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没有完全意识到,或者不愿承认,水储量减少与能源需求上升之间日益严峻的问题将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瓶颈。
施奈德说,中国仅在长江流域拟建、在建和现有的大坝数量就有150个;同时还在进行雄心勃勃的水资源调动计划。但是,施奈德说这些都不足以,甚至接近于解决中国存在的能源和水资源之间的瓶颈问题。
这个矛盾中最集中地表现在煤炭需求和水资源匮乏方面。施奈德说,即便中国今后10年仍能做到节水和有效用水,仍满足不了煤炭用水的增长。他说:“年用水增长1%,就算今后十年里每年经济增长10%,那是个很高的数字,到2020年时,用水仍将会达到6700亿立方米。那将比现在多出710亿立方米。”
施奈德说,目前占水消耗总量23%的煤炭工业,到2020年时,年用水量将比现在高出500亿立方米;也就是说,届时年耗水总量上比现在增加的710亿立方米中,煤炭工业用水就占到500亿立方米。
施奈德说,由于能源价格上涨,中国经济面临新的通胀压力;即便中国开始大规模利用淡水消耗很少的新能源,但如果没有新的煤炭资源供应,能源市场将会恶化。他说,中国虽有足够的煤炭储量,但水资源的匮乏,将成为它的发展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