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拯陆:将门虎女献身油田

   2011-05-13 石化石化

357

          杨拯陆,生于1936年3月12日,是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的女儿,她大学毕业后自愿来到新疆工作。1958年,她带领勘探队员,完成了准噶尔盆地东部克拉美丽探区1950平方公里的地质详查。同年9月,原本打算举行婚礼的杨拯陆,为了完成三塘湖普查的新任务,主动推迟了婚期。当完成了10200平方公里的普查地质面积后,杨拯陆和队员在做收尾工作途中遭遇强寒流,在石油探区她走完了年轻生命的最后一段路程。

   

1955年7月,一身列宁装、个头不高但很敦实的杨拯陆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调处人事科办公室。这一年,杨拯陆刚从西北大学毕业,她自愿要求来到新疆工作。

  人事科的同志一一宣布同学们去野外队的名单,但唯独没有杨拯陆。原来,地调处领导考虑处机关知识分子中党员太少,又考虑到杨拯陆是爱国将领杨虎城的女儿,决定把她留在处机关地质科工作。

  杨拯陆急了。她直接找到处长余萍,坚决要求到野外队去。她说:“搞地质工作重要的是实践。我连戈壁滩都没见过,没有一点感性知识就把我关到办公室里,工作也干不好……”军人出身的余萍见杨拯陆态度十分坚决,同意了杨拯陆的要求。

  她不漏勘一个地质点,保证地质图百分之百的准确

  在天山北麓的安集海,杨拯陆登上了一座山岗。她像举行什么仪式一样慎重地用地质锤在山岗上敲击了一下。她抿着嘴唇,在心里默默地说:“开始了 我真正的人生开始了。”

  安集海这个地方,一面是山地,一面是戈壁,中间有一条常年干枯的河道。野外队在这里进行地质详查,要给地质界带每250米填一个地质点,所以几乎每个山头都要爬上去。这里的山并不高,可一座连着一座。有时跑一公里测线,要翻十几个山头,累得大家头晕腿软。刚开始,杨拯陆很不适应山路,还常常迷失方向,爬几座山就累得气喘嘘嘘了。为了锻炼自己的腿劲,杨拯陆专选陡坡爬。尽管累得她常常坐在山顶起不来,她却很高兴,对队友们说:“广播员的嘴,勘探队员的腿。既然当上了勘探队员,一定得把腿劲练好。”

  杨拯陆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一次,她跟随一位老队员填地质点,这位老队员没有带她爬上一座山就把地质点填在图上了。这天晚上,杨拯陆整夜没有睡好觉,她觉得这是做了一件亏心事。天一亮她就找到队长范成龙要求重新填这个地质点。

  这天刚好是休息日。当时的野外作业任务很重,15天才休息一次。对这个难得的休息日,队员们是很珍惜的。范成龙望着因为没有休息好而显得很憔悴的杨拯陆,有些忧豫。地质点是没有跑到,但老队员们凭经验估计一般也是不会错的。

  范成龙说:“能不能以后再补 ”

  杨拯陆说:“那一片都跑完了,以后也很难拐到那儿去。”她还是坚持要跑。

  最后,范成龙陪扬拯陆跑了整整一个上午,翻了十多个山头才跑到了那个点,进行了实地踏勘。跑到那里一看,实际情况和图上填的一样。

  这件事过后很久,范成龙还向大家说这件事,号召大家向杨拯陆学习,不漏勘一个地质点,保证地质图百分之百准确。

  她像一把火炬,无论走到哪里都把哪里照亮,烘热

  1956年9月,杨拯陆从安集海野外队调到在乌鲁木齐头屯河地区施工的野外队。杨拯陆学习刻苦,工作忘我,像一把火炬,无论走到哪里都把哪里照亮,烘热,受到同志们的欢迎和热爱。

  1957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质调查处向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克拉美丽地区进军。杨拯陆被任命为117队队长,率队进驻克拉美丽红山地区。

  克拉美丽不美丽,这里有连绵不断的沙漠,有寸草不生的秃山,有布满砾石狰狞的戈壁。

  以前是自己管自己,现在要带一支队伍。困难一个个接踵而来,杨拯陆第一次真正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她在日记中写道:“做好人的工作,要从关心开始。”

  勘探队通常是分两个组作业,汽车不好用,杨拯陆就把全队分成三个组施工。炊事员家里有事工作不安心,杨拯陆不是一味地批评,而是一边耐心地找他谈心,一边帮他做事。杨拯陆经常很早就起来,帮助炊事员烧开水,做饭。有一次,到后半夜杨拯陆才收工回来,第二天一早又帮炊事员烧开水,做饭。感动得炊事员掉了泪。炊事员说:“队长,你也不是铁打的,再别帮我干了,你太辛苦了。今后我一定好好干。”

  从这天起,这位炊事员一次也没有耽误过开饭。

  杨拯陆队的任务是完成克拉美丽红山区的地质详查,要在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按设计要求填地质图。要丈量地质剖面,要描述地质状况和测量地层产状。工作全凭两条腿走路。克拉美丽的夏天,烈日如火,把戈壁滩烧得滚烫,气温可达五六十摄氏度。杨拯陆和她的队友们在这戈壁滩上工作了近一年,每天都要走四五十公里。她们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硅化木和沥青脉。杨拯陆根据这些重大发现,根据她们踏勘的地质资料,撰写了《克拉美丽红山区地质总结报告》,科学地阐述了克拉美丽地区的生油、贮油情况。

  这年冬天的一天,乌鲁木齐地调处一间大会议室里,正开着答辩会。杨拯陆把各种地质图挂在墙上,把各类化石摆了一桌子,面对处领导和中苏地质专家,她像一位凯旋归来的将军讲述一个战役似的,阐述了克拉美丽红山地区的地质情况。

  答辩会进行了一个上午。几位地质专家深为杨拯陆的报告所折服。答辩会通过了杨拯陆的地质报告。

  30年后,石油战士们又从档案馆里取出了杨拯陆撰写的这份近两万字的地质报告,按照这份报告的提示,再次挥师克拉美丽。他们在这里勘探开发了火烧山油田、北三台油田、彩南油田。

  她和队友们风里来,雨里去,用双脚踏出一条条勘查线

  1958年夏天,按照大队指示,杨拯陆率队进驻三塘湖盆地,对三塘湖盆地进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地质普查。

  三塘湖盆地位于新疆东北缘,南临天山东段的白依山,北接蒙古的阿尔泰,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它和克拉美丽地区一样,沙漠横盖,山丘重叠,是一个无人问津的荒凉戈壁。这里的自然环境比克拉美丽更恶劣,风大且多。大风刮起来,砂石铺天盖地,常常使他们做不成饭,也使得他们工作的速度减慢。大风给杨拯陆队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杨拯陆作为一队之长,心里更为焦急。她看到队员们受苦而心痛,她看到工作进展缓慢而忧心。这里的自然条件实在太差了,但不能因为自然条件差,而不进行地质勘探啦。说不定就在这里找到大油田呢。

  杨拯陆心焦心急,但她不敢在同志们面前表露。她是队长,大家都在看着她呢。她带头苦干,她给大家讲工作的意义。她让队友写了幅对联贴在帐篷门口。这副对联的上联是“披荆斩棘甘洒热血战戈壁”,下联是“不畏艰辛愿献青春找油田”,横批是“勘探尖兵”。杨拯陆的行动像火一样使大家燃烧起来。加上杨拯陆在工作安排上做了更好的调整,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到9月初,她们超过计划,完成了6800平方公里的普查任务。

  杨拯陆和她的队友们风里来,雨里去,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一条条勘查线,这些勘查线网住了山丘,网住了沙漠,网住了各种地质构造,网住了大半个三塘湖。

  可是,就在杨拯陆队努力夺取最后的胜利时,勘探队的汽车坏了,司机在修车时又被烧伤。汽车跑不起来的直接后果是,饮用水拉不来,勘探队就断了水。炊事员王万庆跑遍了戈壁滩才在一个小山脚下找到了一个小水坑。小水坑的水是酱黄色的,里边还活动着些小虫子。王万庆灌了一桶水背回来。杨拯陆知道后跑到伙房,烧了一茶缸开水喝了,她对王万庆说:“先别让大家喝。”王万庆知道这是杨拯陆在用自己的身体做试验,她要试试这水到底能不能喝。

  第二天一早,杨拯陆笑哈哈地来到伙房,对王万庆说:“没事,烧开了让大家喝吧。水里的小虫子搞不好还是高级营养品呢……”

  杨拯陆笑哈哈的,可王万庆却流了泪。

  她贴胸揣着当日填的地质图,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这块大地

  1958年9月下旬,杨拯陆队即将完成当月任务,在入冬前完成三塘湖盆地的普查任务已胜利在握。

  9月24日这天,杨拯陆嘱咐各小组早点收工。这一天,在家整理资料的杨拯陆和炊事员王万庆用老乡们送来的羊肉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队员们收工回来,吃过丰盛的晚餐,看时间还早,就聚在一起嘻闹,他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这样开心地欢笑了。在嘻闹中,不知谁开了个玩笑,说收工回去要吃杨拯陆的喜糖。杨拯陆胸怀坦荡,什么事都给大家讲,大家都知道她为了完成三塘湖盆地的普查任务,已经推迟了婚期。这次收工回去她们队长要办理她的终身大事。杨拯陆大大方方地说:“人人一份,少不了你们的。”

  他们不知道,此时有一股灾难性的强冷空气已从西伯利亚南下,很快就要吞没三塘湖了。

  9月25日这一天,黎明来得特别早,朝霞像孔雀开屏那样五彩缤纷。杨拯陆的心情正像这满天彩云一样美丽。她把全队分成三摊,两个小组出工完成区块的收尾工作,留大部分同志在家整理行装准备搬家。

  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一切都按计划进行。杨拯陆和另―位勘探队员周则民各带一个小组出发了。

  但是,刚到中午,万里晴空突然阴沉起来。过了不久,一场狂风骤雨就席卷了整个三塘湖。又过了不久,雨转雪,气温猛降到零下10多摄氏度。

  这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惊呆了在家里的勘探队员。他们深为两个出工小组的安危担心。大家立即停止手中的工作,让司机老刘去接两个出工组回来。司机开车出去,很快把一个出工小组接了回来。却怎么也没有找到杨拯陆和队上的技术员张广智。因为大风雪,到下午四五点钟,天就黑了下来,能见度越来越差。在家里的队员们全体出动。消息传到附近的居民点,老乡们也骑着马出来帮着寻找。他们在戈壁滩上喊,用火光打信号,可茫茫戈壁实在是太大了。找一个人就像在大海里捞一根针。

  次日凌晨,队员们终于在离驻地不远的一个小山坡下发现了一串脚印,顺着脚印找去,他们先找到了一把地质锤,顺着锤把指的方向找去,找到了牺牲的张广智,再顺着脚印找去,又找到了牺牲的杨拯陆。大家找到杨拯陆时,她还没有被完全冻僵。她身体向前匍匐着,双手紧抓着大地,朝着基地方向呈前进姿式。

  队员们不相信他们的队长会牺牲,他们给她做人工呼吸,但是,曾经率领他们奋战克拉美丽,又酣战三塘湖的队长已经不会再醒来了。她贴胸揣着当日填的地质图,已经把自己年轻的生命献给了这块大地。

  这一年,杨拯陆只有22岁。

  独山子矿务局党委根据杨拯陆的优秀事迹,决定授于她“党的好女儿、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矿务局还决定把杨拯陆在三塘湖盆地发现的一个地质构造定名为“拯陆背斜”。

  35年后的1993年9月26日,三塘湖盆地塘参1井喷出工业油流,宣告一个新的油气聚集区的诞生。

                       本文根据傅滦滨所写的《祖国将永远记住她》编辑整理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