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宁煤制油变调 沙索面临出局风险

   2011-07-06 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经济报道

21

    徐海龙最近很烦,即使晋升的任命也未能令他快乐——南非沙索合成燃料国际有限公司(简称沙索)面临从宁煤煤制油项目中出局的风险,而徐海龙正是沙索北京分公司总裁。

    来自宁夏消息称,日前神华宁煤集团400万吨级煤制油项目(简称宁煤项目)已通过了国家的项目可行性评估,这意味着不久后这个总投资达550亿元的大项目可能就会开工建设,它采用了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简称中科技术)。

    “中科技术是有风险的,将导致整个项目在经济上有风险的;而我们的技术具有60年实践检验。”7月4日,徐海龙表示。沙索曾是这个项目的外资合作方,不但持有该项目50%股权,而且负责提供项目所需技术。

    “但是中科技术是国家能源局确定的,沙索想翻盘很难”,有知情者称。

    据上述人士介绍,去年11月能源局匆匆召集一些专家和神华宁煤集团,要求商议在宁煤项目中采用中科技术的可行性——宁煤为采用沙索技术进行可行性报告的编制,仅预可研的数据收集就花费了一年时间;而中科技术的整个编制过程却不足半年。

   至截稿,中科技术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旺始终拒绝接受采访。

    技术路线之争

    中科技术虽在伊泰实现投产,但扩产至百万吨规模争议仍然很大

    宁煤项目是个“大家伙”:按照沙索预算,其投资概算将达580亿元,是我国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而采用中科技术,神华宁煤集团的投资也将达到550亿元。

   据徐海龙介绍,自2002年起,沙索即与神华磋商引进煤制油间接液化技术,在宁夏设立大型煤制油生产基地。

    经历漫长的商务谈判后,2009年底神华宁煤集团正式向国家发改委上报了以沙索技术为基础的项目核准请示文件——神华宁煤集团计划2016年让这个“大家伙”正式投产,到那时,该项目将年产成品油385万吨。

    然而此时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突然杀出——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是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在经过多年煤基浆态床合成液体燃料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联合产业界伙伴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投资组建的高新技术公司。

    李永旺向国家能源局和神华宁煤集团提出,愿意向神华宁煤集团转让中科技术,希望宁煤项目能采用它,此前该技术曾在内蒙古伊泰集团16万吨/年煤制油项目中使用——“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招牌成功地打动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宁煤项目的技术路线迅速转向。

    “太冒险了,从16万吨到百万吨,跨度太大——而且伊泰集团的装置运行也并不顺利啊!”原中石化总经济师刘文龙表示,他曾在过去一年中,与沙索、神华宁煤和相关各方多次接触,深悉宁煤项目的投资风险。

    他认为,宁煤项目投资如此巨大,因此其经济性就必须认真考虑,“中科技术在16万吨(规模)可行,不代表百万吨也可行,其生产流程、各个技术环节都会大不一样,采用这样的技术,风险太大”。

    一位中科技术项目评审组专家却持不同意见。

    “沙索的技术也不是从南非照搬过来的,也有改动,也有风险;既然有风险,中科技术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为什么不能用”,他说,“至于产能跨度,完全可以借鉴石化领域的相关技术,现在电脑技术这么发达,已突破了化工业传统的技术扩张瓶颈”。

    由于宁煤项目没有投产,因此目前孰是孰非尚无定论,然而“承受风险的责任方却已明确:如果用沙索技术,宁煤和我们各承担50%风险;反之,采用中科技术,李永旺只需承担与技术转让相关的风险,其他的巨额投资风险,宁煤就需要独自承担了”,徐海龙说。据了解,在这种大型项目中,技术转让费一般不会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

    技术背后的经济利益

    宁煤项目是国内首个大型间接煤制油项目,因此示范效应巨大。事实上,由于宁煤项目是国内首个大型间接煤制油项目,因此其示范效应巨大,其背后的经济利益更是惊人。

    刘文龙说:“我国石油进口量很大,从国家安全角度讲风险是比较高的,因此现在建立煤制油示范基地,特别是掌握煤制油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神华集团规划建设了四座大型煤制油煤化工基地,其中鄂尔多斯直接煤制油项目已于2008年正式建成投产。

    “今年一季度鄂尔多斯煤制油项目生产成品油21.6万吨,利润超亿元。”5月14日,神华集团总经理张玉卓说。

    然而对于宁煤项目的技术选择,不少同行表示更认同沙索技术。

    有兖州煤业高层即表示,虽然兖煤会采用公司自主开发的技术,但兖煤认同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生产规模。

    而上述神华人士更坦言,由于我国煤种不同,因此允许多种煤制油技术共生,但每种技术都必须经过实践检验,“这样一个技术,从实验室走向最终工业化应用,应当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需要时间——贸然改换技术是对投资的不负责任”。

    也许正是因为业界对中科项目的争议,在宁煤项目评审会上,与会专家建议抓紧取得并完善申报核准的相关材料。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