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发展高端煤化工充满信心

   2011-07-08 新华新华

11

    当前,尽管我国煤制甲醇等初级产品市场持续饱和,相关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我国煤化工产业下游技术及市场路径的逐步打通,煤制烯烃等石化替代产品的日渐成熟,煤制甲醇等初级产品产能过剩局面将很快被打破,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有条件进入大规模工业化示范阶段。

    全国首个煤制烯烃示范项目成功运营

    目前,国内聚丙烯年需求1200多万吨,其中有一半用量需要进口。但国家出于对投资风险的考虑,对煤制烯烃项目审批十分谨慎。目前,正式获批的煤制烯烃项目只有4家,多数技术是从国外购买来的,其技术的成熟性有待工业化试验。而神化包头煤化工项目的实际运营来看,煤制烯烃工业化项目技术路线可行,并完全能够实现盈利。

    近日在包头煤制烯烃公司成品车间看到,一袋袋聚丙烯产品穿梭在流水线上,厂房外等待装卸货物的车辆排成长队。据公司总经理武兴彬介绍,总投资170亿元的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包头煤化工项目,是国家第一个煤制烯烃示范工程,年产180万吨甲醇,60万吨烯烃,目前已接近满负荷生产。

    去年以来,这家公司生产了8.2吨聚烯产品,销售收入15亿元,利润3亿元。据称,在包头项目中,最核心的甲醇制烯烃技术是国内的,从目前工业化运行情况看,这一技术是成功的,其转化率、收益率、产品质量能够满足设计要求。而作为一种基础化工原料,聚乙烯、聚丙烯市场十分紧俏。

    在内蒙古东部,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项目是国家批准的另一家煤制烯烃项目。据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孝介绍,这一46万吨煤制烯烃项目投资192亿元,目前进入正式调试阶段,有望于今年年底正式投产。论综合成本,一吨聚丙烯要500美元-600美元,而聚丙烯市场价在1.1万元-1.2万元,市场前景可观。另外,公司还能产出20多万吨汽油、364万吨液化气、3.8万吨硫磺及2.32万吨乙烯等副产品。尽管投产后达到产能有个过程,但利润空间很大。

    企业对发展高端煤化工信心增强

    在采访中发现,对一些国家在审批上十分慎重的项目,一些进行前期示范的企业均表示对扩大工业化示范充满信心,都希望国家在充分调查基础上能早日批复上马更大规模的示范化工程项目。


  在一片沙丘之中,内蒙古大唐国际克什克腾煤制天然项目拔地而起。公司副总经理肖伟说,这个项目2008年获发改委核准,主要负责向北京市供气,预计2012年下半年投产,三期完成后可实现40亿立方天然气的供应能力。从技术上来说,只有一期要支付知识产权费用,到二期、三期就可实现国产化。目前,这一工艺路线基本上是成熟的,有工业化实践经验,他们对开车很有信心。除生产天然气外,还包括48万吨硫酸氨、16.2万吨焦油、5.8万吨石脑油和16.5亿吨硫磺等副产品。即使不销售副产品,仅靠天然气也是有利润的。

    拥有世界上首套煤直接液化技术的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自从第三次开车以来已实现近两个月的满负荷运行。分公司总经理张继明认为,煤制油工业化示范成功了,所产汽油质量较高,产品供不应求,今年以来已实现盈利。下一步,主要是努力实现安全可控、满负荷、长周期稳定运行,最迟有望于后年实现完全达产。

    如果说神华煤直接制油技术持续时间太长,仍缺乏专家验收意见,那么地处准格尔旗大路煤化工基地的伊泰煤制间接制油技术已完全可行。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第一家煤间接制油企业,其16万吨工业化示范项目从2010年6月30日到目前基本实现满负荷生产。经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专家72小时现场性能考核,吨油消耗3.48吨原料煤、燃料煤,13.45吨水,794.67度电,综合成本109.86吉焦。公司总工程师宋瑞旭说,尽管这一项目实现了长周期、满负荷运行,但国家仍未批复其540万吨放大项目。“我们是目前煤制油商业化做得最好的了,煤制油盈利水平不必怀疑,技术与人员储备都没有问题。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路条。”

    “十二五”将进入大规模工业化示范阶段

    尽管国内煤制甲醇等初级产品产能处于过剩状态,但业内专家认为,随着下游产品技术瓶颈的打破,这种过剩可以说是阶段性的。用兖矿集团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何迎庆的话说,在煤化工产业发展上,国家要先推动技术进步,再推动产业发展。一目前,煤制烯烃技术已比较成熟,每3吨甲醇可制取一吨烯烃。旦打开下游市场,甲醇还不够用的。

    兖矿集团战略研究院院长牛克洪认为,我国煤化工今后的发展路径是瞄准大市场,生产大产品,要走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能替代石油产品的精细化工之路。从包头和神华示范性项目可以看出,只要突破甲醇等下游产品关键技术环节,就会释放出大市场,我们有理由相信目前甲醇等初级产品产能过剩是阶段性的。一旦彻底打开烯烃产品系列,石油产品能造什么煤炭也能够做到。

    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专家杜铭华认为,目前业内对煤化工发展情况有个整体共识,那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和材料的需求下,中国煤化工技术经过十年的努力,实现了从基础研究到工业示范的超常规发展,如果“十一五”是工程示范阶段,那么“十二五”将会进入做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商业化示范阶段,但仍没有完全进入产业化阶段。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