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色金属资源自给难以明显改观

   2011-07-15 新华社新华社

16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尚福山13日在参加“中国国际铝工业展览会”时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资源自给率,但目前看来尚存两大制约因素。

    尚福山指出,资源自给率偏低,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比如铜行业,去年我国生产精炼铜479万吨,其中自有矿山的产量只有110多万吨,其余都要靠进口铜精矿和废杂铜作为原料。

    为突破资源瓶颈,有色金属工业确定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方针。国内方面,国土资源部已通过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总体方案》,计划“三年有重大进展、五年有重大突破、八年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海外方面,国内企业正在陆续走出去,如五矿集团收购澳大利亚OZ公司,中国有色集团收购赞比亚卢安夏铜矿,中国铁建、铜陵有色携手开发厄瓜多尔铜矿,中冶科工、江铜集团携手开发阿富汗铜矿,等等。

     但对于未来资源保障前景,尚福山表示仍不敢乐观。他说,“十二五”资源自给率只能说会有所提高,但难说将明显改观。这主要出于两个制约因素:一是国内有色金属冶炼产能的进一步扩张。“十一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产量的年均增速近14%,未来五年增幅虽会下降,但依然将稳步增长。如今年1到5月,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就同比增长8.79%。

    二是我国在海外获取的有色类矿产资源,多分布在非洲、南美等地。这些区域一来基础设施较差,二来还可能有社会稳定方面的隐患。这将导致海外矿产开发成本高、难度大,从而制约其对国内冶炼厂的支援力度。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