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市场淡季盘跌迹象渐显

   2011-08-09 中国化工报中国化工报

27

     进入8月份后,国内尿素市场一方面受农事用肥渐止的制约,价格有小幅走低的内在需要;另一方面因尿素生产要素全面上涨,其制造成本对价格的支撑作用明显。但综合考量对尿素市场价格起交织影响的诸多因素,业内人士认为,导致其最终向下的动力似乎稍占上风,因而在8月至9月的市场中,尿素价格将会呈现小幅下降的趋势。

    需求下降导致价格松动

    今年春季以来,国内尿素走出了一轮长达数月的持续旺销行情,价格坚挺,逐月攀高,到7月份,东部一些企业最高出厂价突破2400元(吨价,下同),个别地区出厂成交价甚至在2600元以上,逼近了历史最高价位。期间,总体上尿素价格同比涨幅在30%左右。但是,在尿素价格上摸最高价之后,适逢农业用肥进入淡季,尿素的最大宗需求消失。当前,像山东、河北等北方省份,玉米等旱作物施肥已经结束,农户与经销商均已停止购买化肥,价格略有下滑,北方多数地区尿素主流出厂价率先由先前的2350元降至2250元。而江苏、河南、安徽等地区的玉米等作物施肥也进入尾声,不日之后这些地方尿素出厂价也将向北方现价靠拢。

    在尿素的工业用途方面,由于复合肥业与农时关系密切,当前是农业淡季,复合肥企业不会在尿素价格仍居高位时大批量生产储存,增加资金占用、加大存货减值风险。同时,目前正值雨季,空气湿度较大,不利于胶合板生产,且当前出口形势不乐观,胶合板企业停产限产较多,对尿素需求大幅减少。工业需求量减少,也让尿素的市场价格难以保持坚挺,逐步走低实属情理之中。

   成本开工封堵下降空间

    当前尿素市场价格之所以没有随农用肥旺季结束而立即走软,主要原因就是居高不下的成本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今年以来,原料煤、天然气、物流、电力、人力等费用上涨力度较大,特别是原料煤目前已涨至1500~1600元,同比上涨了400余元,导致尿素制造成本上升过快。化肥企业对各种原料的控制能力不强,水涨船高转移原料涨价因素自然是行业运行的必然结果。据了解,现在尿素生产企业平均制造成本超过2000元,相当一部分企业成本接近2200元,而当前产品价格距离企业成本线并不远,越向下其成本支撑作用就越强,所以如没有特别的政策因素影响,尿素价格还是会表现出一定的抗跌性。

    由于近几年氮肥扩能迅猛,尿素产量高速增长,而国内消费增长相对较慢,致使供应压力过大,剧烈竞争使尿素价格长期受到打压,多数企业亏损严重,行业运行质量较差,行业开工率多年来仅维持在60%~70%。而尿素产量在上半年出现连月同比下降的局面,减产反倒对尿素价格起到了支撑作用。据悉,化工企业普遍有夏季开展设备检修的习惯做法,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尿素停车检修企业较多,全国尿素日产量由先期的18万吨已下降至11万吨左右,行业整体开车率在70%以下。由于供应相对减少,竞争相对减弱,尿素降价速率迟缓且空间不大。

    行情低迷出口预期落空

    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影响其出口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出口产品盈利情况,二是国际市场需求状况。但总体上看,当前尿素出口对行业有一定的提振作用,但同比缩量又对开工率产生负面影响。从生产企业角度分析,虽然目前尿素出口执行淡季关税政策,关税税率已由旺季时的110%大幅下降至7%,但若按7%税率测算,相关企业每出口1吨产品还是要承担160余元的经营负担,这对于优势企业而言已经无利可图,而劣势企业如果出口会加大亏损数额。所以在今年化肥淡季,生产企业出口积极性不高,预计淡季尿素出口同比将缩减近1/3。

    国际市场对尿素大规模需求不见启动迹象。近年来,欧美地区金融形势动荡不安,经济复苏步伐缓慢。虽然今年国际石油价格一度重新跃上100美元/桶大关,但仍远低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的高位价格,这无疑减轻了美国等高度工业化国家的能源压力,使生物能源开发快速退潮,为此玉米等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张减缓,自然降低了国际市场对化肥的需求增速。同时,国际天然气价格保持平稳运行,也为尿素生产提供了较低的原料保证,这使乌克兰、土库曼斯坦等拥有资源的国家氮肥业具备了国际竞争优势。另外,一些传统的进口国,也在积极发展本土氮肥业,有的进口国已转变为出口国,如印度尼西亚就是如此。这些都是我国尿素出口受阻的因素。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