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价格八个月来首次松动

   2011-08-16 证券日报证券日报

6

    自8月8日六部委联合公布稀土行业整合行动以来,各类系稀土产品价格平均跌幅已超过了20%。有业内人士预计,本次下跌将持续到9月份,预计会再跌20%-25%。

    中国稀土协会副秘书长张安文表示,稀土价格不会回到上半年的高位,稀土企业尤其是中间商的利润应回归合理水平。

   工信部网站公布,工信部、国土部、发改委等六部委已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稀土生产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决定自2011年8月1日至12月31日开展稀土生产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对稀土矿山和冶炼分离企业无计划、超计划生产,收购和销售非法开采的稀土矿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维护正常的生产和流通秩序,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稀土价格今年来首降 但幅度“微乎其微”

    从2010年10月起,中国稀土市场开始出现一轮涨价风潮,稀土原料及稀土金属价格一路飙升,并在2011年4月演变成爆发式增长。例如,氧化钕当前价格约148万元/吨,年涨幅达到628.4%,而在2010年的最低价格仅为11.8万元/吨。

    调查了目前稀土价格发现,仍以氧化钕为例,8月15日的价格为1380000-1430000元/吨,但7月29日氧化钕的价格为1500000-1550000元/吨;另外,在原材料方面,8月15日金属钕的价格为1750000-1800000元/吨,7月29日的金属铽价格为1790000-1800000元/吨。

    从今年初到7月份,稀土价格一直处于上涨趋势,直到7月下旬,稀土价格才出现小幅下跌的迹象,价格下降了20%左右,而到目前稀土的价格才出现了明显的松动。这一降价幅度相对于之前2-3倍甚至更高的涨幅,更显得有些“微乎其微”。

    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长干勇曾指出,在2011年下半年还有一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到稀土的价格,相比于快速的国内需求,国内供给依然相对趋紧,使得稀土价格仍将保持在高位运行。

    此前7月底8月初,业界盛传大部分稀土企业已用完全年生产指令计划,而在往年,超生产指令计划是常态,政府制定的计划往往沦为一纸空文。此次整顿,无疑重点针对超计划生产,决心整治此前行业的潜规则。业内人士估计,这意味着,下半年将有大批企业停产。

    同时,整顿行动还将重点打击稀土业的囤货居奇现象。通知称,稀土矿产品交易应限于具有指令性生产计划的稀土矿山和冶炼分离企业间进行,对稀土流通企业采购非法或无指令性生产计划稀土矿产品和冶炼分离产品的,将予以处罚。

   借助今年上半年,稀土价格一路上扬,不少稀土贸易商借机囤货,使得稀土价格暴涨3倍,一度达到有价无市的局面,下游企业甚至因买不起而停产。

    下游企业出措施 应对高居不下稀土价格

    采访的业内人士指出,在稀土价格长期继续看涨的背景下,对于稀土价格比较敏感的新能源行业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才能适应高家稀土成为常态这一事实。

    而了解到目前,个别上市公司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金风科技)以从多家供应商处采购永磁材料作为应对措施,包括公司持股30%的江西金力,后者是专门从事永磁材料加工的企业。“金风科技与江西金力签署的年度固定价格供应合同,让公司可以部分抵消现货市场永磁材料成本的上涨。而一些小型采用直驱式技术风机企业,干脆推倒重来,走上了双馈式技术模式。

    中金公司分析师陈华指出,一台1.5MW永磁直驱发电机,大约需要消耗1吨的永磁材料。今年年初,永磁材料的价格在100元/公斤左右,而到今年7月份,永磁材料的价格已经飙升到700元/公斤。这意味着一台1.5MW永磁直驱发电机的成本增加了60万元。“如果全部在现货市场采购,金风科技等永磁直驱风机的毛利率将降低10%左右,这对金风科技等企业来说无疑是噩梦。”记者了解到,一些中小型采用直驱式路线的企业,受稀土价格大幅上升的冲击,从年中开始,已经大幅减产甚至停产。

    另外,为了应对稀土材料涨价,一些节能灯企业用成本不到三基色荧光粉十分之一的卤粉节能灯替代。不过,虽然卤粉灯相比白炽灯也属节能产品,但比起采用三基色荧光粉的节能灯,其光效和寿命都要大打折扣。这也使得不少传统节能灯企业,开始全力向LED照明转型。

    而雷士照明董事长吴长江表示,虽然LED照明产品也要用到稀土荧光粉,但其用量与节能灯相比不足挂齿,况且芯片的持续降价也已远远抵消荧光粉涨价带来的成本增加压力。稀土涨价对LED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契机。据悉,目前雷士照明节能灯占到销量的70%,未来将加快调整其产品线,今年LED照明产品收入占到雷士总收入将从去年的2%上升至5%,未来五年内,LED照明产品收入占公司总收入比重将达到5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