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稀土”重创下游企业

   2011-09-14 中国化工报中国化工报

9

    时下,我国稀土下游企业正在经历一场史上最为严峻的挑战。业界专家和企业代表迫切期待,国家有关稀土行业的调控政策从上游资源向下游产品倾斜,注重下游产品的开发应用,在高端技术应用方面多下功夫。

    “现在,我们已经快挺不住了,稀土原料库存已经用完。稀土价格虽然有所下降,但依旧是‘天价’,我们企业就快停产了。前一两个月,我们这里许多企业就已经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9月7日,宁波一家大型新能源稀土永磁材料生产企业负责人这样向记者诉苦。

    在采访中了解到,像宁波这家处于窘境的稀土下游企业并非个例。目前,在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内蒙古、江西等地的许多稀土下游应用企业都已经停产。原因很简单,上游稀土原料价格过高,企业难以承受高额的成本压力而被迫关门。

    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稀土产业链上游原料价格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幅上涨。与年初相比,稀土精矿、稀土氧化物和金属价格大致上涨了6~10倍,“疯狂”的高价稀土重创了稀土下游企业。虽然7月中旬至9月初,稀土价格全线回落近20%,但与年初相比,上涨幅度仍然达5~8倍,对于今年以来饱受稀土高价煎熬的产业链下游企业来说,现在的稀土价格依旧是“天价”。

    张安文表示,“天价”稀土致使不少稀土下游应用企业被迫寻求稀土替代品。我国稀土高端应用器件本来就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高价稀土致使稀土企业多年来含辛茹苦培育起来的以稀土永磁、镍氢电池、稀土荧光粉、稀土抛光粉为代表的四大应用器件行业日渐萎缩。具有环保优势的稀土镍氢电池的市场也在萎缩;稀土三基色粉企业由于稀土原料价格过高而举步维艰,这对照明行业的节能是个不小的打击;使用低价位稀土的抛光粉企业也表示已经用不起稀土了。

    然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稀土产业链的上游,我国最大的稀土原料供应商内蒙古包钢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年报显示,受益于稀土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达59.79亿元,同比增长156.81%。

    在稀土原矿—稀土精矿—稀土分离产品—稀土功能材料—器件—实用产品这样一个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中,在“天价”稀土市场作用之下,如今已经明显被一分为二:一边是上游的稀土原矿—稀土精矿—稀土分离产品企业大赚特赚,兴高采烈;一边是下游的稀土功能材料—器件—实用产品企业亏本停产,苦不堪言。稀土产业链上下游呈现出冰火两重天。

    “天价”稀土给下游企业带来的重创不仅如此,还阻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稀土储氢材料及新能源镍氢电池企业处于稀土产业链的下游高端,也是此次稀土价格疯涨之后的“重灾区”。

    正在巨资打造包括稀土储氢材料、发光材料、磁性材料3条稀土产业链的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长庚对记者说:“高价稀土原材料使稀土储氢材料企业出现了大幅亏损,对新能源镍氢电池企业带来致命打击,已经威胁到了行业的生存。更为严重的是高价稀土还将进一步抑制镍氢电池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创新。”

   谈及推动稀土“天价”的原因,张安文副秘书长分析认为,一方面是国家和地方对稀土上游包括稀土矿山源头整治、指令性生产指标及资源税等各项管控政策和整顿措施取得了实效;另一方面是稀土骨干企业加强了对资源、生产、价格等的管理和整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游资炒作囤货。

   就如何破解“天价”稀土造成的下游企业困局,中国稀土信息中心首席专家窦学宏教授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说,稀土产业链的“高端”在下游,如果下游持续出现危机,也会在不久的将来传导至上游。近年来,国家有关稀土行业的调控政策多在上游,而下游高端领域其实更为重要。中国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在稀土应用技术方面存在先天差距,所以应该更注重下游产品的推广应用。稀土应用市场是稀土产业生命力的保证,我们不能仅仅注重上游资源,而应该在下游高端技术方面多下功夫。

    稀土企业和业界专家也同时建议:我国稀土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希望国家和行业企业层面都重视下游高端产品。国家应该及时出台一系列针对下游高端稀土产品生产企业的优惠和扶持政策,使下游企业摆脱困境。只有站在产业链的高端,才能真正掌握世界稀土市场的话语权。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