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在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责任公司成立10周年之际,该公司总工程师于占春表示,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我国燃料乙醇的生产技术与制造成本已接近美国水平,可以更快的步伐向更多的省区推广普及。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燃料乙醇的推广使用明显落后于形势发展,在推广过程中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2001年6月,在第105次国务院总理办公会上,国内首家大型燃料乙醇生产基地被批准设立,从此揭开我国生物能源建设的序幕。这家企业就是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责任公司,创立于当年9月19日,燃料乙醇设计产能为60万吨/年。随后,国家分别在黑龙江、安徽、河南、广西等省区建立了一批生产基地。目前,国内较大规模的定点生产燃料乙醇的企业包括: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河南天冠企业集团、安徽丰原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等,产能近150万吨/年,加上国内其他同类企业,预计总产能超过200万吨/年。
上述国内定点燃料乙醇企业除了保证所在省区的封闭使用之外,一些企业还要供应周边省份部分地市的燃料乙醇试点示范所需。如安徽丰原生化公司还要承担山东7地市、江苏5地市、河北2地市的供应。
尽管如此,我国燃料乙醇推广使用与国际水平相比还远远不够。目前,在美洲地区燃料乙醇普及度较高,其中美国和巴西生产消费总量在全球占比超过90%,中国所占比例仅为1%左右。截至目前,我国仅有10个省区在施行试点示范,年消耗乙醇汽油1700万吨,占中国汽油消耗总量约20%。业内普遍认为,在我国能源状况与环境压力日益紧迫的背景下,燃料乙醇的推广使用速度明显落后于形势发展,在一些试点示范地区的封闭使用并不顺利。
燃料乙醇推行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与民争粮”的担忧。专家认为,只要规划得当,就不会出现“与民争粮”的局面。于占春介绍,3吨玉米可以转化为1吨燃料乙醇、1吨饲料(高蛋白完全保留)、67千克玉米食用油,同时副产1吨二氧化碳可以用作油田驱油。他认为,吉林省粮食80%为玉米,每年消化不掉就会成为陈化粮,经济价值顿失。有时碰到大丰收年,如果没有消化途径,就被一些商人以0.6元/千克的价格收购出口,造成农户丰产不增收,使海外受益。“自从本公司投产后,每年要在吉林收购玉米200万吨,收购均价保持2元/千克以上,农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这实际增加了对农业的贡献度。”但于占春同时表示,各地的燃料乙醇企业要因地制宜,主要利用木薯、甘蔗、秸秆等非粮材料,如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已在江苏盐城沿海滩涂盐碱地建立了3000吨甜玉米基地。
燃料乙醇推广受阻的另一个原因是市场乱象严重,政府督导和保驾护航作用不足。例如今年3月21日,全国最大的木薯燃料乙醇企业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因诸多原因被迫全面停产。此前该公司已累计生产木薯燃料乙醇48万多吨,相当于替代近45万吨的石化汽油资源。该公司停产引起国家发改委高度重视,并于次日派出联合协调小组赴广西调研。调查组认为:一是该区推广过渡期过长,导致乙醇汽油市场覆盖率下降;二是劣质油品、普通汽油与乙醇汽油混用导致部分车辆油耗增加、动力下降,造成对乙醇汽油的误解;三是燃料乙醇企业本身面临困难。
为此,中石化销售事业部业务处副处长杨浔英认为,市场不能完全实现车用乙醇汽油封闭销售与使用,主要是加油站成分复杂,有相当数量的社会加油站仍然在销售普通汽油,而且价格较低。这说明有关部门执行有关规定不彻底,行业整肃力度不够。
如今,业界已形成共识:为了改善能源结构,应尽量减少使用化石能源,多使用可再生能源。我国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10%。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科技司司长李冶表示,生物燃料代表着世界能源发展的一个趋势,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产业界都是得到充分肯定的。我国发展非粮生物燃料的法律定位和战略意义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