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浊泾清渭何当分”。渭河的清澈、清新成为《诗经》和诗圣杜甫笔下美丽的风景。坐落在清清渭河之滨的长庆石化公司,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把企业文化作为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提出了“清·新·实·佳”的文化理念——
长庆石化公司年500万吨常减压、年140万吨催化和年120万吨加氢裂化等大型炼油装置巍然耸立在渭河之滨。但是,当你在这里聆听装置的轰鸣声时,却不感到烦躁,因为,浓郁的文化气息会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
清:清正文雅,和谐自然
“清”,是留给到长庆石化参观学习者印象最深刻的一种感受。
生产装置和厂房外观是青灰色的,办公环境是青灰色的,工作服是青灰色的。厂区干净整洁,绿树成阴;办公环境透明开放,令人耳目一新。
“青色加上水就是清。我们要打造一个绿色企业,要保证几千年清澈渭河不受污染,也表达我们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起点要高于其他同行业。”公司总经理张喜文这样解释对“清”的理解。
作为高污染的炼化企业,长庆石化从1990年建厂初期,就同时考虑了环保和安全设施的建设,至今共投入3亿多元建成了环保防控系统。特别是在废水防治方面,长庆石化对各个污水排放点进行监控,多年来保持污水处理率100%,外排污水达标率100%,保护了渭水之清。
长庆石化在国内同等规模炼化企业里人数最少,大多数员工都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怎样带好这样一支年轻而精干的队伍?张喜文认为要用“文化”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
长庆石化的员工在过生日时,会收到公司送来的生日蛋糕;员工家庭遇到暂时的经济困难,公司会送去温暖救济金,有特殊情况时,员工都会热心捐助……而这一切在长庆石化已经坚持了10多年。
新:创新无限,快速应变
创新就是要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
1995年夏,长庆石化开始了管理创新的第一步——创建扁平网络化组织架构。
扁平网络化组织架构的建立使长庆石化在全国率先成为组织层次最少、管理流程最短、人工费用最少、工作效率最高的石化企业。从2001年开始,先后有几十家企业单位到这里学习考察。
长庆石化管理创新的另一个亮点,就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实行责任工程师制,从设计选型到最后使用和管理,全过程参与,对质量终身负责。责任工程师制的建立,使长庆石化工程建设和设备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几年来,先后有十多套新装置建成投用都是一次开车成功。工厂的设备完好率也由过去的95%上升到现在的99.2%。
实:诚信严谨,讲求实效
员工忠诚企业,这是长庆石化给员工上的第一堂课。企业守信于人,则是长庆石化对外严格遵守的信条。
前些年,企业界流行产品质量“卡边”生产,公司生产部门也跟风而上,结果引起了一些小的质量纠纷和用户不满意。公司领导发现后,立即禁止了质量“卡边”生产的行为,并提出了“把质量余地留给用户”的口号。公司各部门以用户满意为目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长庆石化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除了诚信,还有严谨。公司规定:所有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场所不准使用一次性口杯;进入中央控制室不得使用一次性鞋套;书写便条必须用小方块便笺纸等,把节约、环保落实在细节上,落实在养成教育上。
高效,同样是和长庆石化打过交道的人的深切感受。对重要的工作任务,领导明确的完成时间会精确到某时某分。在确定新装置建设投产日期时,大家都感到工期太紧。张喜文说:“你说一天不够用,我给你24小时;24小时不够用,我就给你1440分钟。只要把一天当成86400秒调度,再加上科学管理、统筹运作,就没有什么不可能。”
佳:最佳业绩,追求一流
“干好简单的工作就是不简单,干好平凡的工作就是不平凡。”长庆石化对细节完美的追求也是持之以恒的。例如在项目建设中,他们将微分理论成功地运用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一套大型炼油装置,有上百台设备,上千条控制线缆,上万个管线配件,几百个开工步骤,都是一次开启成功。
一个企业要创造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和一流的管理,就必须造就一流的员工队伍。长庆石化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大锻炼”活动,让全体员工的素质不断提高,而各种培训又使得每个员工拓宽了自己的发展空间。
正是有这样的工作团队和队伍素质,长庆石化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佳绩。
至今,长庆石化已保持了建厂15年安全无上报事故的良好态势,多次被集团公司和陕西省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是全国创建“绿色社区”先进单位和陕西省唯一获得“绿色企业”、“绿色社区”奖牌的单位。
从2001年开始,这个公司用4年时间,先后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HSE健康安全环境/OH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体系建设走在了同行业前列。
2006年,长庆石化获得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奖。同年被《中国环境报》理事会评为“绿色企业管理奖”,总经理被评为“年度环保人物”,今年这个公司再获此殊荣。
记者 韩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