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轮胎再制造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2011-12-14 中国化工报中国化工报

82

    重庆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废旧汽车轮胎再制造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日前通过专家评审验收,同期年产20万条翻胎、30万条胎面胶的汽车轮胎再制造生产线正式投入运行,这标志着我国汽车轮胎再制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然而,捷报传来,业界却乐不起来。上月底出台的财税[2011]115号文,取消了翻胎的增值税优惠,从而抑制了轮胎再制造行业的发展。此外,无“三包”轮胎的大行其道,使轮胎再制造生产线投产伊始即面临胎源不足的窘境。

    汽车轮胎再制造技术是我国鼓励发展的再制造产业技术。2010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将大型旧轮胎翻新列为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由重庆超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重庆大学共同承担的废旧汽车轮胎再制造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成功地开发出了超低温预硫化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及关键设备,一举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

    据重庆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李蜀庆介绍,轮胎翻新工艺有两种,即传统的模型法(也称“热翻”)和预硫化胎面法(也称“冷翻”)。后者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国际流行新工艺,由于硫化温度低,可以有效防止胎体老化,从而增加轮胎的翻新次数,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超科公司总工程师余广华告诉记者,他们研发的超低温预硫化技术,可使翻胎的硫化温度降低到90~95摄氏度,低于米其林、普利司通的95~100摄氏度,更低于国内外通用的115摄氏度。

    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汽车轮胎再制造生产线投产伊始便陷入窘境。超科公司董事长黄益荣告诉记者,财税[2011]115号文取消了翻胎的增值税优惠,这对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是个沉重的打击。此外,国家虽然严禁生产、销售和经销无“三包”轮胎,但是相关企业有法不依,有关部门执法不严,导致无“三包”轮胎依然大行其道,而这种轮胎废旧后根本就不能翻新。

    为此,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总经济师姜忠勤等业界专家呼吁,国家应该保持政策的协调性和稳定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扶持轮胎再制造产业的健康发展。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