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近日正式发布《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其中提出,到2015年全国煤层气产量要达300亿立方米,这远超出此前210亿立方米的市场预期,也比2010年底90亿立方米的产量多出三倍以上。
更值得关注的是,《规划》拟定的“十二五”期间用于投资煤层气开发利用的各项投资共计达1200亿元,同时对煤层气开采及瓦斯发电等利用方式给予比目前更多的财政补贴。
分析人士指出,大力推进煤层气开发利用仍是“十二五”期间的政策基调,以沁水盆地及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两大基地为代表的煤层气商业化有望进入快速通道。这一过程中,已捷足先登的国内煤层气开采龙头企业有望率先受益。
两大基地有望产业化
过去五年,国内煤层气开发主要集中在山西东南部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两大产业化示范基地,拥有煤层气对外合作经营权的中联煤层气及中石油、中石化等均已深耕这些区域。据了解,截至2010年底,这两个地区的煤层气产能已合计达31亿立方米,且初步形成勘探、开发、生产、输送、销售和利用一体化产业基地。
“十二五”期间,这两个产业化基地仍是国内煤层气开发的重点。《规划》提出,到2015年,两个基地的产量目标分别为104亿和50亿立方米,占《规划》所拟定的煤层气地面开采160亿立方米的96%,而五年内这两个区域的煤层气开发投资将达581亿元,占到《规划》拟定的“十二五”煤层气开发利用总投资1200亿元的近一半。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副教授吴财芳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从目前来看,煤层气地面开采相较于矿井瓦斯(煤层气)抽采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实践方面更成熟,加之两大产业化基地目前已消除阻碍煤层气规模化开发的最大难题——采气与采煤矿权重叠问题,因此这两个基地“十二五”期间将有望在产业化方面获得实质性进展。
市场分析认为,两大基地的煤层气开采权几乎被中联煤、中石油和中石化,以及新近入局的中海油瓜分殆尽。因此,煤层气开采未来五年留给欲试水这一领域的企业的机会或许不多,但在瓦斯发电、液化煤层气销售等利用领域可能会释放一定的市场空间。
龙头企业将受益
在具体公司层面,综合各大券商最新分析报告可以看出,《规划》所构想的“十二五”煤层气开发蓝图将对中国石油、中海油、准油股份(002207)等煤层气开采企业,以及天科股份(600378)、石油济柴(000617)等煤层气开采利用设备供应商带来利好。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近日表示,除煤层气对外合作将继续严控外,国内企业特别是煤矿企业实施“先抽后采”的煤层气开发路线将不受限制,这或许意味着煤矿企业未来在煤层气开采方面将获得政策的大力支持,这对于目前在煤层气开发利用方面已有深入实践的晋煤集团、潞安环能等煤矿企业将是实质利好。
晋煤集团2011年4月正式托管煤气化(000968)51%股权,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晋煤集团作为国内煤层气开采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2010年煤层气抽采量已达15.73亿立方米,利用率达64.4%。此次控股煤气化,晋煤集团将为公司进一步开拓煤层气开发利用的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晋煤集团此前一直谋划整体上市,而煤层气是该公司上市的主体业务之一。
中石油近来也频频在煤层气开采上布局谋篇。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中石油煤层气产量计划达到6亿立方米,而到“十二五”末,其规划目标则是40亿立方米。不仅如此,中石油在煤层气管网建设上也在抓紧布局。不久前,中石油管道局与山西国际电力就山西省煤层气管网项目在太原共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意图在煤层气资源量占全国1/3以上的山西省铺设煤层气管网。而《规划》提出的“十二五”煤层气管网建设目标是,在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及豫北地区建设13条输气管道,总长度2054千米,设计年输气能力120亿立方米。
2011年初,中海油取得中联煤层气公司50%的股权,正式加入煤层气开采大军之列。市场普遍认为,中联煤目前拥有27个区块,探明储量500亿立方米的煤层气资源量,将为中海油的煤层气开采业务打下基础。另外,随着各企业开采力度加大,一些致力于煤层气开采和发电等方面的技术和设备供应商将随之受益。
不过,煤层气勘探开发也有风险。目前国内有不少进入勘探领域的企业因开采成功率低而导致前期投入“打水漂”,这值得投资者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