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启动准市场定价 未来改革更趋灵活

   2012-01-05 国家石油化工网

25

“我们之前预计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方案会在2012年出台,没想到这么快。”28日,一位参与该项政策制定的专家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社记者采访时说。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自12月26日起,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以“市场净回值”定价方法,取代现行以“成本加成”为主的定价方法。“原来预计方案将于节后批复下来,没想到方案很快获批。上报2~3天后,国务院就把方案批复下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的一位相关人士向本报记者解释方案在节前出台的原因。

被称做天然气价格改革关键一步的试点方案一出台就激起阵阵涟漪。“目前的改革试点还只能说是‘准市场定价’,离完全的市场化还有段距离。”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经济师徐博参与了此次改革方案的论证工作,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的方案还只是改革的第一步,按照之前的设想,未来天然气计价基准点将不止上海一地,以更好体现各地的价格差异;同时调价的周期也将更趋灵活。“改革从试点到向全国推开至少需要4~5年的时间。”徐博介绍说。

气价改革“好钢”用在“刀刃”上

天然气新价格机制将现行的以“成本加成”为主的定价方法,改为按“市场净回值”法定价,“市场净回值”法选择以进口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气作为可替代能源品种作为挂靠价格,这两种产品的价格形成已充分市场化,未来天然气定价将必然趋于市场化。

“天然气价格改革将使我国的天然气消费结构更趋合理,化肥生产等化工用气比重将下降。”徐博在对试点方案进行解读时表示。与快速上涨的油价相比,天然气价格较低。国际市场天然气价格通常为等热值原油价格的60%左右(出厂环节),而目前国产陆上天然气平均出厂基准价格仅约为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30%左右。

天然气价格改革将会对需求产生影响。“价格与需求是相互作用的。如果价格太高,需求将会下降。我们此前已经将这一问题考虑在内,做了价格敏感性分析。”徐博进一步补充说,天然气价格改革对居民用气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影响将主要体现在化工领域。“气价改革将引导天然气使用向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发电等领域倾斜,将减少天然气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徐博介绍说,

我国天然气价格偏低放大了不合理需求,甲醇、化肥等天然气化工项目以及燃气电厂等工业项目近年来快速发展。从全球化肥产业发展趋势看,化肥生产正向中东和前苏联等资源富集地区转移。发展化肥产业,中国并不具备资源优势。中国在2006年就已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且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徐博表示,“我国天然气资源有限,且依赖进口,化肥用户未来将受到限制,高耗能低附加值的发展模式应有所调整。”

他预测,我国2015年天然气的需求量将达到2600亿立方米;2020年将达到4000亿立方米。记者了解到,近些年来,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2000~2010年,我国天然气需求量年均增加近100亿立方米,年增长率超过14%。另据行业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1073亿立方米,首次突破千亿大关,是2000年的4.38倍,比上年增长20.9%。

从美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经验来看,灵活的天然气价格机制不仅有助于天然气的合理消费,而且还有助于保障天然气的稳定供应。美国对天然气价格的管制经历了从不管制到控制进口价格再到完全放开的三个发展阶段。美国政府从1954年开始对进口价格进行控制,长期将天然气价格控制的过低,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天然气价格一直低于煤炭价格。进入70年代后,随着天然气生产成本上升,政府未及时调整气价,天然气生产商的利益受到很大的损失,生产积极性下降,导致产量迅速下降。同时,较低的气价促使天然气消费迅速上升,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局面。美国政府汲取了教训,在70年代末取消了价格管制,并逐步建立起市场定价机制。目前,美国联邦能源监管机构侧重于维护竞争性的市场,不直接干预价格。

从中可以看出,在天然气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消费的增长,消费者价格承受能力逐步增强,适宜建立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既能促进天然气合理消费,也能保证生产商的利益,从而形成供需双赢的局面。

受政策激励,煤制气身价涨

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总体思路中提出,“放开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出厂价格,实行市场调节。”非常规天然气因为价格较高,市场竞争力差,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全部实行市场调节价后,相当于将这部分资源调动起来,有助于增加天然气市场的供给保障。

徐博认为,煤层气已享有国家政策支持,总体来看,产1立方煤层气将获得各种补贴0.35元,在价格改革政策出台后,煤层气将更具竞争力。“页岩气补贴政策的原则是比照煤层气,在实行‘准市场化’定价后,将激发企业生产积极性。”徐博说。

“目前煤矿开发中,煤与气的开采是分离的,由于开采成本高、利润低,很多煤层气被放空。气价市场化后,有助于开采主体和市场的进一步整合,加大对煤层气的开采和利用。”中央财经大学煤炭经济研究院院长岳福斌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煤层气供应量增多,成本下降,可以起到平抑天然气价格的作用。

“与页岩气相比,气价改革对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煤制气更为有利。”徐博对记者说,预计2015年我国将开发煤制气150亿至200亿立方米。“同在新疆地区,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进口天然气到门站的价格为2.2~2.3元/立方,而新疆当地的煤制气生产成本仅1元/立方左右,煤制气成本优势明显。”

岳福斌进一步补充说,受规划制约,政策利好不会加剧煤制气的无序发展。

天然气价格改革将提高我国对进口天然气价格的承受力,有利于天然气进口谈判。但徐博对我国进口俄天然气并不乐观,“国内天然气价格改革,只是提高了天然气价格的承受能力,但俄罗斯提出的价格我们还是很难接受,不只是价格问题,俄罗斯准备对中国出口天然气的勘探情况还不明朗,中俄天然气谈判10年内很难有结果。”

改革在全国推广尚需时日

对于未来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步骤和方向,徐博表示,“具体的步骤还要看发改委的决定。”他认为,气价不一定要马上到位,其间会遇到各种压力,改革下一步的动作要看试点的反响。“改革在全国推广需要4~5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天然气净回值与油价挂钩。”

按照天然气价格改革思路,上海市场(中心市场)作为计价基准点。以上海为中心,专家们对此存有争议,徐博介绍说,“中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差异明显,各地区的油价也不尽相同,应设立多个中心。美国就有15~16个计价基准中心。”

记者了解到,就调价时间来看,在改革逐步成熟的基础上,未来可能会每半年、每个季度,甚至每月、周,按油价变化进行天然气价格调整,调价会越来越频繁。目前,美国按月调整天然气价格,没有长期合同。

背景链接

现行的成本加成定价法与市场净回值定价法的区别在哪儿?

现行的成本加成定价法是“由下向上”累积形成的,即天然气终端价格是由政府定的出厂价加上输送价格形成门站价格,再由门站价格加上城市内的输送费用形成最终的价格,这种定价方式使价格主要依据成本变化而调整,难以反映供求关系。而这次改革所采纳的“市场净回值”定价法则是“由上向下”减,即模拟市场的办法,以可替代天然气的能源价格为基础,要求这种可替代能源价格是市场竞争形成的,根据这个价格折算相应的天然气价格。后者有明显的优势,可反映出天然气的供求关系和能源稀缺程度。

广西、广东这两个试点的门站价格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首先,选择计价基准点。综合考虑我国天然气市场资源流向、消费和管道分布现状,选取上海市场(中心市场)作为计价基准点。

其次,计算中心市场门站价格。以市场形成价格的进口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气(LPG)作为可替代能源品种,并按照60%和40%权重加权计算等热值的可替代能源价格。然后,按照0.9的折价系数,即把中心市场门站价格确定为等热值可替代能源价格的90%。这样做有利于保持天然气的价格优势,鼓励用户合理使用天然气。

第三,确定广东、广西门站价格。以中心市场门站价格为基础,根据天然气主体流向和管输费用,并兼顾广东、广西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定两省(区)门站价格。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阿克苏诺贝尔携手中国石化签署合作备忘录,以绿色高性能防护涂料助力中国企业扬帆海外 华为擎云深圳授权店落地,科技赋能千行百业
曙光云全栈式安全解决方案 保障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能源集团联合海康威视发布融合光谱煤质快检技术
dss+谢荣军:咨询公司需要从提供建议转变到建议的实施和落地 埃克森美孚中国重装亮相2024中国国际矿业大会 助力矿山向绿向智 迈向美好未来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