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大油气运输动脉初步成型

   2012-01-12 中国化工报高重密

107

 

2011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产输油。黑龙江漠河是中俄原油管道中国陆地的首站。图为在漠河输油站,两名工人在罐区进行巡检。 (新华社 王建威 摄)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攀升。预计“十二五”末,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


  长期以来,我国油气进口主要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地区,其中80%左右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这一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管的海峡,承担着全球原油和油品运量的约1/4,且海盗猖獗、恐怖分子活动频繁,一旦通道受阻,将给我国的能源供应造成严重威胁。中国能源进口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被称为“马六甲困局”。


  随着中国对能源的依存度与日俱增,“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显然难以保障供应安全。2011年,我国在开启能源保障新格局方面成绩不俗,已在东北、西北、西南三大方向布阵。中俄原油管道建成投产,形成我国油气进口东北通道;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建成投产后,将形成我国油气进口西南通道;中亚天然气管道建成投产后,将形成我国油气进口西北通道。陆上三大油气管运通道与海上航运通道一起,形成中国油气进口的四大战略通道。


  随着中国油气进口“四面八方”格局初现,“马六甲困局”或将成为历史。油气运输渠道的多元化,将有力保障我国能源的供应安全。

 

中外管道:三大动脉初步成型
 

  日前从中国石油管道公司传出消息:截至2012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累计输油1501万吨,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在早些时候,2011年12月15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乌兹别克斯坦国段开工典礼在乌兹别克斯坦加兹里举行,而此前已相继投产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线目前已连续安全平稳运行700多天,累计向我国输气超过195亿立方米,占我国同期天然气进口总量的50%以上。另外,2011年10月1日,中缅油气管道(缅甸段)第四标段开工,标志着中缅油气管道线路工程全面铺开。2011年这三大陆上油气输送动脉的开工及投产开启了我国能源供给的新格局。

 
  2011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产运营,并从投产开始就进入满负荷运行状态。作为我国东北方向一条重要的原油进口战略要道,每年输油1500万吨、期限20年的中俄原油管道的开通成为2011年我国石化行业开门红的一件大事。


  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罗斯远东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止于大庆末站。管道全长约1000千米,中国境内段926.83千米,是我国突破高寒地区的一条长距离、大口径、高压力的常温密闭跨国输油管道。在保证安全平稳运行的同时,管道运营方依靠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应用,攻克了高寒地区管道运行工艺、多年冻土区管道线路管理以及高寒条件下管道维抢修保障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取得18项重要科技进展。


  中俄原油管道增加了我国东北地区的原油供给,而正在建设中的中缅油气管道则为我国打开了从东南亚进口油气的通道。中缅油气管道线路全长约2380千米,预计2013年5月投产。原油管道设计能力为2200万吨/年,天然气管道输气能力为120亿立方米/年。据了解,中缅油气管道将在我国贵州安顺实现分离,一条原油管道将向北修筑,经过遵义市最后进入重庆市;另一条天然气管道将经过贵州龙里县、都匀市、荔波县,最后进入广西。目前该工程及配套设施已全面启动,预计2013年将投入使用。


  除了以上两条油气管道,作为我国陆上3大油气进口通道之一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在2011年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2011年9月6日,作为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哈天然气管道南线项目第一道焊口正式开焊,项目全面进入现场建设阶段。该项目与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全长1475千米,设计年输气能力为100亿立方米,可扩至每年150亿立方米,计划2013年3月通气、9月压气站投产。


  2011年9月21日,我国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签署了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工程建设企业间协议。据悉,C线长度为1840千米,将与已建成投运的A/B线并行铺设,输送来自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3国的天然气,设计输气能力为每年250亿立方米。按照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建设计划,C线将于2014年1月开始供气,2015年12月达到设计输气量。C线建成投运后,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全线的年输气能力将提升为550亿立方米以上。

 

2011年9月28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和哈萨克斯坦第一副总理舒克耶夫共同见证下,中石油总经理蒋洁敏和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总裁卡贝尔金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签署《关于中哈天然气管道C线设计、融资、建设和运营的基本原则协议》。         (王洛 摄)

 

现实收益:国内国外多方共赢
 

  三大油气管道的建设,对于中外双方均实现了互利共赢。


  金融危机使俄罗斯经济受到冲击,急需资金。中俄管道建设协议的签署,通过俄方向中国出口3亿吨石油作为贷款保证,使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分别获得中国提供15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的贷款承诺,解决了燃眉之急。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则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推动管道沿线的城市化进程。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也使中亚各国摆脱了对欧洲出口的依赖,获取了更多的收益。


  除了外方的收益,国内相关的几个区域可能就是中外油气管道项目的直接获利者了。


  业内人士分析,中俄原油管道每年1500万吨俄油输入,相当于大庆年产量的1/3,这更好地“掩护”了大庆油田的科学持续发展,也将为大庆市石油石化企业发展增加原料供应。近年来,为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大庆市大力培育和发展以石油化工等为主的接续产业。但无论石油石化产品深加工,还是配套产业发展,都需要充足的石油资源作支撑。随着俄油输入,大庆作为资源供给地、集散地的战略位置进一步提升,石油资源总量在一定意义上也有望增加。 


  中缅油气管道的建成,对我国西南地区石化工业带来的利好也是可以预见的。据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董秀成介绍,目前我国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石油资源比较紧缺,中缅油气管道将缓解这种局面。而且此前有消息称,中石油将在云南投资近800亿元,用于与中缅油气管道配套的昆明炼油基地项目以及成品油、天然气输送管道项目的建设。有机构预测,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建成后,我国西南地区将新增炼油能力2000万吨/年,年产成品油1277万吨。其中汽油310万吨、柴油840万吨、煤油127万吨。配套的乙烯工程规划建设年产乙烯100万吨、合成树脂153万吨、基本有机原料177万吨装置。因此,中缅油气管道项目不仅将填补云南成品油生产空白,而且也将对西南地区化工、轻工等产业产生巨大拉动作用,当地的石化产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则让我国珠三角地区受惠。在2011年6月30日,我国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工程投运之后,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就可以直达珠三角了。2011年11月,土库曼斯坦天然气顺利抵达广州分输站,具备向广东地区供气条件。这样,来自中亚的天然气将有效缓解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和中南地区的天然气供需矛盾。此外,按照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中亚管道公司运行的管道里程将接近7000千米,压气站21座,大型压缩机组72台。中亚天然气管道能源通道的战略地位和对国内市场的保障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这三大油气管道对我国西北、东北、西南3个区域的影响会很大,最直接的便是能促进当地的GDP增长。不管这些项目能否完全满足当地的石化原料供给,但油气资源价格相对便宜了,对这些地区下游的化工产业也会有帮助。”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

 

战略意义:保障能源供给安全

  记者了解到,这三大油气管道项目从提出到开建,均是几经波折,十分不易。如,中俄原油管道从1994年已开始磋商,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全球经济,2009年中俄之间贷款换石油的协议签署,这条管道的建设才尘埃落定。中缅油气管道建设计划早在2004年提出,经过6年的谈判和磨合,合作协定才终于敲定。除中缅两国的关注点存在分歧外,在中缅接洽谈判的过程中,中国也面临其他国家的竞争,国际上的反缅政府势力还曾不断散布谣言,诋毁该项目,国际上一些企图遏制中国发展的势力也试图借机推波助澜。


  虽然这些项目历经重重困难,但从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来看,之前的辛苦不算白费。


  最显而易见的便是开辟了更多的油气资源来源,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能源供给紧张的局面。林伯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能源对外依存度正逐渐提高。这3条油气管道是保证国内能源稳定供应的战略选择。”


  据了解,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预计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可达5.2亿吨,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超过60%。根据国家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1月我国进口原油2269.48万吨,同比增长8.54%;前11个月原油累计进口量为2.32亿吨,同比增长6.14%。天然气消费也是如此。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分析,2011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129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0.6%;天然气产量1010亿立方米,同比增6.9%;进口量将超过300亿立方米。有专家预计,随着天然气消费量的增加,2020年,我国天然气市场缺口将达到90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有可能达到50%。


  “我国的油气市场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内自产的增速已经很难跟上消费增长的速度。虽然目前我国的油气进口主要还是通过海上渠道,但相信随着这3条油气管道的逐渐建成和稳步投产,不断增长的陆上进口油气资源对国内的油荒、气荒能有所缓解。”董秀成告诉记者。


  增加能源供给形势紧迫,保障能源安全则更为重要。“这几条油气管道给我国带来的最主要的影响还是体现在能源安全方面,使我国的油气资源进口渠道多元化。”这是林伯强反复向记者强调的一点。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们分析认为,随着我国对油气资源需求量的日益加大,进口依存度也将逐渐增高。在2011年以前,我国每年2亿吨左右的进口原油中,只有约2000万吨是通过中哈原油管道和中俄火车油罐运往中国,其他全部通过马六甲海峡船运到中国,石油安全的巨大风险无时不在。因此,中俄原油管道的正式投运,让中国这个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的国家,在海上和西北陆路油源之外,获得了新的稳定的陆上油源,实现了石油来源进一步多元化。而且中俄原油管道改变了过去我国主要靠铁路运输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历史,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而中缅油气管道对我国来说战略意义更是突出。2013年管道建成投产后,来自中东和非洲的石油,可以从印度洋运至缅甸输送上岸,再通过输油管经缅甸曼德勒和云南的瑞丽、昆明,再输往西南各省区。路径比按传统方式通过印度洋将原油运抵湛江的路线短1200千米,而且还能减轻我国石油‘生命线’的权重过度集中于马六甲海峡的压力。”董秀成表示,这3条油气管道使得我国的油气进口正逐步呈现出东北、西北、西南和海上4大战略通道的格局,这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我相信这3条油气管道也不是中外油气合作的终点,中俄天然气合作终将谈成,日后还有可能从伊朗、巴基斯坦修建管道,进一步拓宽油气进口渠道。”

 

2010年9月10日,中缅油气管道中国境内段在云南省安宁市正式开工。图为我国大型机械及施工队伍进入工地待命。 (新华社 陈海宁 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六千万吨特大型油气田意味着什么 电都去哪儿了?——从用电量曲线看中国经济活力
能源发展方向定调 构建全新能源体系 水资源短缺,威胁世界粮食安全
生物柴油:踟踌不前,难在哪里 有人欢喜有人忧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