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检修改造网络计划,10月4日,一催新分馏塔要进行吊装就位作业。
因为担心错过一催新分馏塔起吊的宝贵镜头,12点半,我匆匆扒了两口饭,早早地赶到现场。每天机声隆隆、繁忙喧嚣的检修改造工地,此刻出现了难得的宁静,多日阴雨后的淡淡秋阳,照在身上感觉特别舒坦。
横卧在架子上的新分馏塔旁,一个30来岁的男人静静地坐在角落,低头拨弄着手机。见我挎着相机走向他,连忙坐直身子,用探寻的目光看着我。
听说我要拍新分馏塔起吊,他热情地说:“都还在吃饭呢,得到一点才开始。”
“等等吧。”我这样想着,便在他对面的钢梁上坐下,和他闲聊起来。
“我姓姚,山东胜越的。”他指了指停在几米开外的160吨汽车吊,说:“我是那车的起重工。”
眼前的小姚个头不大,毫无齐鲁大汉的魁梧,如果不是那一口山东腔,很容易被认为是南方人。
我问小姚为啥不抓紧短暂的时间休息一会,他笑了笑说,离开家有些日子了,趁现在有点空闲,跟朋友们联系联系,要不等会儿一上班就得忙到天黑。
“你们一天的工作量有多大?”我问。
“这个,不好算。我们这活没法用数量统计。反正每天7点上班,我们6点多就得起来,中午休息一个小时,然后就一直干到天黑,赶上活多还得加班到夜里九、十点钟。”小姚说,昨天就因为拆下来的三旋分离器装车,他们一直干到夜里11点多钟。
“真是挺辛苦的,每天十几个小时呐!”我感慨地说。
“呵呵,是挺辛苦的,可你们厂检修工期很紧,作业量大,而且场子又小,有些施展不开,我们不这样连轴干,肯定得耽误时间了。”
小姚说,他去过很多炼化企业检修,像九江石化这么紧的活儿并不多。他来了一个多月,这种状况是常事。
“前两天降温又下雨,我们好些人都发着烧,还硬熬着干,像我们班20来个人,有四五个都烧着呢!”
“那怎么行?得去医院啊!”我担心地劝道。
“到医院就得给你开病假,这现场不就缺人了嘛!再说,大伙都在抢时间、争速度,谁好意思在床上躺着。”
“那就这么硬挺着?对身体不好,再说也不安全。”我既被他们的拼搏精神所感动,也为他们的身体担心。
“不碍事,吃几粒药,出身汗就好了,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习惯了。”小姚微笑着说,语气轻松随意,眼睛被阳光照射的眯成一条缝。
这时,有几个其他施工队的人,扎着安全绳从我们身边走过,绳上的挂钩相碰,发出清脆的叮当声。
“在你们这干活是挺累的,不过,我感觉你们厂挺正规,安全啊、管理什么的,管得挺紧,抓的也挺严。现场看不到不戴安全帽的。就说你吧,下来采访,也是工作服,大头鞋。前几天我还看到你们大领导了,穿得也挺规范的。”
“那别的厂怎么样?”小姚的话引起了我的兴趣。
“也管,但没你们严。每天现场这么多人,有几个不戴安全帽和登高不戴安全绳的,不像你们这每天还有人检查。”
“那你们觉得受拘束吗?”我问。
“哪能呢?这是为自己好。我是见过出事的,所以,只要登高2米以上,那怕上去蹲一会儿,我也赶紧把绳挂上。”
多朴实的人!如果不是装置检修改造,我们也许一辈子也见不着。我还想和他多聊聊,可现场已有不少人来上班了,160吨吊车也发出了轰鸣。
“到点了,我得干活了!”小姚站起身,扎好“马夹”,戴上手套,冲我一笑算是告别,然后转身走进一群穿绿色工作服的人中间忙碌起来。
很快,我就找不出来谁是小姚了,但在我看来,这一群闪动的绿色的身影,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小姚。 (王群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