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仅仅用43天就全部掌握17类设备流程工艺原理。她成为油藏技术员,提出“一油井一策”油藏精细化管理方法,连续三年使所在分队管辖的塔河奥陶系油藏保持“双二十”目标。她从事油藏技术管理工作,建设性的提出“六图、九表、一库”油藏管理法,管辖的TK256井措施后6个月已累产原油10089吨,创造了近年来塔河油田上返酸压措施增产逾万吨的新纪录,并获得了西北油田分公司2011年“高效措施井”的称号。
当我们问起她如何取得这么多成绩时,她淡淡一笑,告诉我们:“因为年轻,所以不怕跌倒。也正因为年轻,我仍需不断学习,还有更多的机会等待我去把握、去创造。”
到青涩大学生到技术能手,无论从事哪个岗位,她都可以独当一面。她就是塔河采油一厂采油二队油藏技术员张淑会。
她是油藏管理的“基地平台”
2008年底,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她放弃去东部城市发展的机会,怀着对石油事业的热情走上碳酸岩油藏的开发管理岗位。365天的磨炼,她从众多大学生中脱颖而出,开始主管塔河油田三区石炭、奥陶系油藏。这块号称“世界级难题的碳酸岩油藏”具有非均质性强,岩溶缝洞发育,井间连通不明确等众多特殊性。尤其是碳酸岩区块开发时间较长,目前面临含水上升油井递减快、注水效果逐渐变差、低产低效井多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开展综合治理、保持油田稳产成为所有技术人员面临的共同难题。她通过对自己的主管区块进行深入研究,认识到三区奥陶系除了具备塔河碳酸岩油藏具有的一般特点以外,区块本身还存在油井气油比较大、底水相对活跃等一些特殊性。她通过查阅大量前期资料,通过对油气富集规律及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结合现场开发认识,在方案中提出针对石炭系无潜力井进行回采奥陶系试验,并在油藏动态分析中形成了稳固的管理模式——“金字塔”模式,实现了油藏动态分析和人才能力培养的双向提升。
在她的带领下,通过单井日对比、井组周分析、区块月总结的方式,达到了合理高效开发油藏的目的,保证了老区稳产。2010年她所管辖塔河“功勋井”通过定人定井管理等精细化模式,保持生产14年无间断,单井累产油量位居全国同行业之首。通过一系列现场管理措施的实施,塔河四区奥陶系油藏开发指标连续三年指标达到双二十目标,即自然递减控制在15.6%,区块采收率21.8%,资料全准率达99.9%,油井综合利用率达93.8%,各项开发指标达到集团公司金牌分队评比区块管理指标的Ⅰ类标准。
她是反映油井变化的“晴雨表”
油田开发的进行,资料的录取和使用越来越重要。她从事油藏技术管理工作后,在不断的工作摸索中创新提出了绘制油井曲线图和相关统计对比表格,并形成油藏数据库,根据曲线和表格参数变化,随时分析掌握井下异常情况,采取相应对策,第一时间内做到变化在井下,反应在井口,落实在现场。
2004年11月她在油井动态梳理中发现管辖的三区奥陶系油井频繁出现“水淹”情况,分析后她认为可对前期部分井采取化学堵水进行深部化学堵水,积极探索注采关系,大力开展单元注水及注水压锥工作。以此为思路,她和油藏室技术员的帮助下完成了《三区奥陶系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写,方案计划实施措施或调整12口井,其中S46井措施增产2296吨,T301井措施增产4052吨,综合治理累计增油19689吨。同时,三区石炭系保持稳产,目前日产176吨仅比年初的185吨下降9吨,综合递减率7.44%,区块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在采油厂2011年“建标、追标、树标”的“创先争优”劳动竞赛中,分队管理的TK462H、TK467和TK408三口井获得了局分公司“长寿井”荣誉称号,成为全厂油井管理的标杆。
她是油田夺油上产的“助力器”
针对辖区油田油藏剩余油分布不清的特点,她和同事们结合油田油井动静态资料,进行油层精细对比,系统排查辖区油井资料,找寻措施产量增长点。辖区内TK256自投产以来,近年来产能逐步下降,至11年4月份,产层基本水淹,含水96%,日产油8吨。她和同事们连续9天组织对该井及所在区块资料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该井区块下油组动用程度低,地层能量保持较好,建议转下油组生产的意见,该建议被油研部门采纳。今年4月28日实施上返酸压措施增产成功后,持稳稳产,目前日产油58.1吨,截至12月6日,措施后已累产原油10089吨,创造了近年来塔河油田上返酸压措施增产逾万吨的新纪录,并获得了西北油田分公司2011年“高效措施井”的称号。
同时在将此工作思路在全队范围内推广,塔河四区在该思路的指导下,通过换向注水驱动井间剩余油,T401井焕发了青春,含水由原来的89%降至目前的9%,生产方式由机采改为自喷,日增油能力50吨,是采油厂平均单井措施产量的5倍,目前已累增油10230吨,为老区稳产打下坚实基础。
张淑会用女性特有的细心和耐心执著地攻克了油藏开发的一个个难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油藏地质工作者“以油为业,以油田为家”的价值追求,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创新高效的管理思路,指引着她向塔河油田更加广阔的开发前景昂首挺进。
(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