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科研之美——记九江石化技术中心赵惠菊

   2012-01-25

153

    赵惠菊站在卢浮宫的展厅中,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墙上的画框里,那个美丽女子轻扬嘴角,带着神秘莫测的微笑,正穿越时空和浮尘,无声地拨响她的心灵之弦。她无法忘怀那一刻内心受到的触动,回到住处,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油画拓展了想象空间/那深厚的情爱聚焦在力与美/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让我感到神秘和温暖……”

    “以前不知多少次从照片上看到过达·芬奇的这幅名画,但只有看到原画,只有身临其境,你才能感受到那夺人心魄的魅力。”

    2011年的最后一个下午,九江石化首席专家、技术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赵惠菊说起一年前面对《蒙娜·丽莎》时的感受,美丽的双眼里闪动着晶莹的光芒。

    “科研工作也是这样,必须把自己投入进去,不是身临其境的人,很难感受其中的美好。”她一边往记录本上抄写数据,一边对我说:“明天就是元旦了,争取今晚不加班,收拾收拾心情,迎接新年的到来。”

    “搞科研就是踩着荆棘往前走”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江石化首次引入进口气相色谱仪,翻译说明书、调试仪器、编程序、建方法,一系列开拓性的工作对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英文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赵惠菊被选中参与其中,“一干就喜欢上了那些仪器。”从此,她在分析检测技术的应用和研究领域历练成长,20余年不改痴心。

    赵惠菊的实验室有前后两间。空间不大,显得有些局促。通风橱里摆放着各种样品,书柜里放满了书,书桌被挤在里间的门后,桌上的玻璃板下,压着一张2003年国际质谱学会年会的照片,照片上,赵惠菊穿着浅红色西装,站在一群中外专家中间,笑容灿烂。房间里最醒目的是操作台上一台岛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我去采访的时候,她正守在仪器前查看检测情况,记录本上写满密密麻麻的试验数据。

    赵惠菊正在做的科研课题是“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汽油中锰含量”。现有的测定方法是原子吸收法,前期样品处理比较麻烦,她想探索一条新路,不断提高分析检测水平,使操作环境更加清洁化、人性化。

    这几个月来,赵惠菊加班加点,不但中午连班,下午下班后也常常在岗位上埋头苦干,饿了就用饼干填填肚子,有时候因为太专注,也感觉不到饿,连饼干都省了,直到深夜才回家。通过大量的摸索试验,她确定了最佳的进样量、柱头压力、程序升温色谱柱温度、离子源温度、检测器电压等色谱和质谱分析条件,建立了元素锰定量工作曲线,并考察分析精确度,进行了精密度试验、加标回收试验和灵敏度试验,与原子吸收分析进行比对试验。该分析方法的开发,属科技创新,对提高我国的锰含量检测水平,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开发新的分析方法是一个创新的过程,需要把分析条件一个一个摸索出来,试验步骤一步一步写清楚。赵惠菊说,色谱分析比较难摸索的是炉温和流速,要求把样品中各个组分分离开,而且信号响应要高。以前她根据经验来摸索分析条件,凭经验知道大致在哪个范围,但由于多个因素相互牵制,单个因素的最佳点并不一定是多个因素组合后的最佳点。究竟怎么组合才是最好的?近两年,她将统计学中寻找最佳状态的正交试验方法引用进来,对课题条件进行优化、筛选,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她解释道:“例如作一个三因素三水平的试验,按全面试验要求,必须进行27种组合的试验,还没有考虑每一组合的重复数。若按正交表安排试验,只需进行9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天中午,赵惠菊在岗位上吃完工作餐,一直忙到现在。她目前做的是完善试验,即重新对条件进行优化,以提升方法的准确度。她说,有的课题不一定一次就能达到预期的高度,只有靠自己不断地去做,只要自己肯努力,总会有柳暗花明的时刻。

    “一定很枯燥吧?”

    “不枯燥。这种不断探索的过程,山重水复的转机,层层剥茧后的收获,都会让人沉浸其间,感到由衷的快乐。”

    “对你来说,什么才是成功呢?”

    “成功是一种精神状态。不是每一次做课题都能达到目标,但至少能用自己的双脚为他人踩出一条小路,给他人以启发和帮助,这也算是一种成功吧。”

    赵惠菊告诉我,在上午的迎新长跑中,她跑在队伍里,很累,却心有所悟:搞科研就是踩着荆棘往前走,就像这长跑一样,只要稍有懈怠,就会半途而废,所以一定要忍耐,要坚持。

    “只有严谨才能当好生产的眼睛”

    “师傅,你这手套太脏了,还是换上我们的采样手套吧……师傅注意点,别把瓶盖弄脏了。”

    赵惠菊一边盯着操作工采样,一边不停地提醒。

    “赵高工,你这也太小心翼翼了吧?”操作工十分不解。

    “我们是做攻关分析,对样品的代表性要求特别高,样品被污染就没有代表性了。”

    作为攻关负责人,赵惠菊本可以不到采样现场来的,但她不放心,一直在现场守着。几天前,色谱分析员贾咏梅急急忙忙跑来告诉她,“赵工,我们模拟蒸馏仪外标样分析的部分数据超范围啦!”赵惠菊听了,也着急起来,这可是配合炼油生产进行的仪长原油馏程分析。她仔细看着小贾把分析过程重新做了一遍,排除了人员操作的问题。然后对分析使用溶剂、标准样品以及色谱柱等各方面影响,逐一进行排查。

    3月,大地已在春风中苏醒,窗外的葡萄藤上,几片新叶随风舞动,摇曳着这个时节特有的美丽。操作室内,赵惠菊带着贾咏梅,一个拿着进样器,一个握着标样瓶,专心致志地伏在色谱仪前配制标样。

    由于气温较低,标样中正碳30到正碳120,注射器一抽出就凝固了,给配制增加了难度。赵惠菊想到色谱仪检测口处温度比较高,能不能利用这里的温度使标样不致于凝固呢?她们一遍一遍地尝试,终于艰难地配制好了标样。

    排除了溶剂、标样方面的问题,最终判定根本原因是色谱柱的保留性能变差。她们开始动手拆卸、更换色谱柱,并通过精细处理,使仪器性能恢复到了正常状态,产生了仪长原油准确的馏程数据报告,及时为炼油优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这台仪器是荷兰AC 公司的高温模拟蒸馏仪,像这种国外高档仪器出问题,一般要求厂家专门的工程师前来维护,但周期较长,而且费用贵。赵惠菊她们自己动手,不但为生产赢得了时间,而且培养了岗位分析操作人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赵工,你还记得那次吗?”“赵工,那是几月份的事啊?”采访中,每当遇到需要求证的问题,贾咏梅总是“赵工”、“赵工”地喊,语气中流露着无法遮掩的亲近。在贾咏梅眼里,师傅赵惠菊是个研究型人才,非常严谨,忘我工作,凡事亲力亲为,“有的数据我们做了好几遍,觉得很可靠了,她还会亲自动手验证,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贾咏梅跟着赵惠菊快10年了,她说,作为徒弟,我从赵工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不光是技术水平提高了,工作态度都受到她的影响,觉得自己对工作都更严谨了,有些并不是很急的事情,能自觉地抓紧时间去完成,数据异常时,会主动去复查。“但也很依赖她,遇到问题总喜欢找她,而她也总是及时赶到,使问题迎刃而解”,贾咏梅说,“我们都很佩服和尊敬她。”

    “严谨是科研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我们做科研是为生产服务,只有严谨才能当好生产的眼睛。”赵惠菊说。

    “看到了世界的丰富的美”

    那年暑假,高中生赵惠菊把自己关进图书馆里,开始不知疲倦地阅读。

    房间很小,也很热,她坐在窗前,桌上,是一本翻开的书。窗外,知了不知疲倦地唱着单调的歌,天空被窗棂切割成一个长方形的相框,几朵白云静静地挂在一角,阳光照进来,将那棵老树的枝干投影在她的书桌上。女孩觉得自己思如泉涌,目光所及,她找到了那个燥热的夏天意外的宁静。

    赵惠菊读完了图书馆里能找到的所有电影文学剧本。“有的剧本还被拍成了电影,不过那已经是好几年之后的事了。”

    今天,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了50余篇中、英文论文,已经成为九江石化首席专家的赵惠菊,依然对文学艺术情有独钟。出差在外,她会将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一一化为诗行。“权当是记日记吧。”她说。

    2011年,赵惠菊是忙碌的,也是充实的。她主持的QC课题“汽油中元素硫含量高效测定法的开发”获中国石化优秀QC成果一等奖;她成功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液化气中元素硫含量”;她编著的专业书籍《油品分析技术基础》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她参加“中国石化炼化领域专家培训班”的学习,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她登上“2011年中国石油炼制技术大会”讲台,“汽油中元素硫结构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作为优秀论文宣读;她作为分析领域专家,赴普光气田参加总部组织的“净化厂液硫脱气中硫化氢超标”的技术会诊……

    而作为九江市浔阳区人大代表,为了提交有关出租车问题的提案,她多次去乘车体验、调查。她说,民生问题,公共秩序,大家都有责任,必须认真对待。“我只是尽自己的本分。”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世界的丰富的美是依每个人心灵丰富的程度而开放的。既能在实验室里踏实工作,又不将自己隔绝于书斋,对社会与现实保持关注,赵惠菊是踏着自己的节拍走路的人。她喜欢跳广场舞,夏天常去游泳锻炼,带的“三八”红旗岗活动开展得风生水起。她说,生活太美好了,生命中的许多阅历是很难得的,要好好珍惜。

    不知不觉下班时间已过。赵惠菊送我到大门口,说声新年快乐,然后转身返回实验室。她说,还要再做些试验,“可能要到晚上8点多钟吧。”

    我在暮色中走着,望着身边步履匆匆的人们,想着即将到来的新年,和实验室里那个还在忙碌的身影,一时间,心头盛满碧朗的晴空。

    (曾天舒)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