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公益甘献热血——记中原油田巡线工郭承希

   2012-01-25

103

    郭承希是中原油田天然气产销厂的普通巡线工,他酷爱公益事业。作为一名有着13年献血史的志愿者,他以自己的稀有血型挽救了2个家庭3条人命。 

    为爱心感动 人生第一次鲜血    

    1998年8月15日,郭承希至今清晰地记着这个特殊的日子,那天他第一次献血。当时年仅22岁的郭承希正在广州访友,回住处时,在一个偌大的广场上看到一辆献血车,出于好奇,他停下来想看个究竟。这时从车上下来一个60来岁的阿姨,非常遗憾地对等候在一旁的老伴说:“唉,年纪大了,真是不中用了,化验不合格,人家不让献了。”

    郭承希听了心里一震,看看人家都一把年纪了还有如此爱心,自己堂堂七尺男儿,又岂能熟视无睹。想罢,血气方刚的他便登上了献血车。在等待化验结果时他还没有感觉到什么,可是当看着鲜红的血液从自己体内流入到血袋里时,他开始有些担心,不知道这会不会伤害到自己的身体,甚至有些懊悔自己的冲动。有个护士看出他是第一次献血,让他别紧张,并给他讲了一些献血的知识和意义,郭承希的情绪这才逐渐稳定下来。这次他献出了400cc的血浆,并得到了一个光荣的献血证,事后身体确实没有出现什么异样。回到住地,他又在网上查阅了许多关于献血方面的知识,对义务献血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从那时起,郭承希的献血“爱好”开始进入“常态化”。

    特殊血型 救人于危机之际

    2002年,有一天单位号召大家参加由油田企业和濮阳市红十字会联合组织的集体义务献血活动,刚因重感冒出院不久的郭承希第一个举手报了名。3天后,他便出现在这支献血队伍中。一个礼拜以后,郭承希接到市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告诉他一个好消息,经过多次化验,他的血型最终确定为B型RH阴性血,持有人群只有千分之二的概率,属于稀有血型。他们还建议郭承希以后不要再经常主动献血了,而是最好做应急之用,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既激动又自豪的郭承希当场大声表态:“保证随叫随到!”这以后,郭承希几乎再也没有睡过一次懒觉,更加重视体育锻炼,他说这也是为自己这身宝贵的资源负责,时刻做好准备,为需要血浆的人提供新鲜的血液,救人于危急。

    2005年4月25日,郭承希正在单位前线的气井附近进行管线排查,濮阳市红十字会打来紧急求援电话,说是濮阳县八公桥镇一名孕妇难产并出现大出血,形势十分危急,请他马上赶到濮阳市血站。可是郭承希距离最近的公共汽车站牌也需要半小时的路程,时间恐怕不允许。对方决定马上派车和工作人员赶到郭承希的单位进行现场采集。就在郭承希有些左右为难时,单位领导得知情况以后,当场就给他准了假,并积极协调车辆,以最快的速度把郭承希接回了单位。

    在单位领导办公室里见到已经赶到的采血医护人员,郭承希还没有坐稳,伸出胳膊,把袖子一捋,说:“需要多少,你们抽吧。”在采集的过程中,郭承希得知那位孕妇昨晚就出现险情了以后,忍不住抱怨他们给自己通知晚了,自己的手机可是24小时从不关机。很快,医护人员采集了400cc的血以后,匆匆向医院赶去。领导欲给郭承希放3天假养养身体,却被他婉拒了,第二天便回到巡线队上班了。同事们不让他干重活,他却仍像往常一样捡重活干,还笑着说自己可没有那么娇贵。除了特殊紧急情况,他几乎从未耽误过工作,不愿因为自己的事情而让其他人多出工作量,更何况自己还是一班之长呢。几天后,医院里传回了母子平安的消息,郭承希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来。

    为了公益 说服家里亲人

    郭承希的爱人刘庆云是一名工程师,却深爱着自己这个只有技校学历的老公,他们的爱情经历过波折的长跑,突破重重阻力才最终走到一起,所以彼此更是倍加珍惜。现在也是让双方老人放心,令大家非常艳羡的一对小两口儿。2005年底的一天,刘庆云帮助郭承希整理宿舍时,在抽屉里发现了他的献血证,当时脸上就变了颜色,非常心疼,眼泪唰地掉了下来。郭承希见状赶紧走过去安慰她,说瞒着她的原因就是怕她为自己担心,自己的身体壮实得就像牛犊一样,定期献血对身体是无害的。等到刘庆云气稍顺些时,郭承希又给她讲了许多自己献血时发生的许多爱心故事,终于赢得了她的默许。

    就在郭承希为自己做通媳妇的思想工作而“沾沾自喜”时,没想到刘庆云当天就在家里向公公和婆婆“通报”了老公的“罪状”,特别是郭承希的母亲,一听就急了,认为儿子八成是魔怔了,献血可是要伤元气的,马上打电话“宣”郭承希回家“受审”。当天晚上,一家人专门为此召开了紧急会议。郭承希的父亲是位退伍军人,深明大义,非常支持儿子的行为,他有些动情地说:“承希是个好孩子,他这是在行善,是在做好事,他的血还救了人家的命,这是多有意义的事啊。我为咱儿子感到自豪。”老太太听了半天没有言语,过了一阵子有些委屈地说:“就你能,就你觉悟高,我这不是担心儿子的身体会受到伤害吗?”

    郭承希见状,走过去给妈妈倒了一杯水,然后给妈妈及爱人详细讲明了献血的道理、意义及血液的原理,他还告诉家里人,自从开始献血以来,为以防万一,自己早就准备了血压仪、温度计、电子称等一些器械,随时监控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并且还养成了定期体检的好习惯,再加上自己始终坚持体育锻炼,所以一直都是“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献血至今,自己没有感到任何不适。家人这才完全放下心来,郭承希最终获得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为自己的献血行为扫清了最后一道心理上的障碍,再没有什么顾虑了。

    尽职尽责 公益工作两不误

    郭承希并没有因为“痴迷”公益事业而影响到自己的工作。他2001年开始在生产一线从事天然气巡线工作的,至今已整整十年,虽然这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岗位,他却已经“习惯成自然”了。十年磨一剑,在工作中郭承希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越是天气恶劣越是需要进行巡线,下大雨时巡视可以根据水面的气泡判断是否出现气体泄漏;下雪时巡视也较容易发现隐患,因为泄漏点上方不会存有积雪;炎热天气进行巡视时,如果发现管线附近有成群的绿头苍蝇,那必是受泄漏气体的味道所吸引。郭承希在工作中多次为单位提出合理化建议,其中五小成果《气体取样器》及《多功能排查钩》还分获二、三等奖。

    2010年春节期间,郭承希和同事在进行管线排查时发现一根可疑气管线,他们顺着管线一路摸排到一条河边,那条来历不明的管线进到了河里面。这个季节在北方正是天寒地冻之时,大家却争着要下河进行摸排。郭承希“仗”着自己是班长,硬是把这活“抢”了下来,还说自己个子高,水性好。下了河,水面很快没过了他的腰部,冰凉刺骨的河水不断溅入到他的雨裤里。几十分钟以后,郭承希终于把那根管线的走向摸清了,并最终确认这是一条窃气管线,虽然尚未投入使用,但其隐蔽性确实够狡猾的,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将会给油田带来很大的损失。上岸以后,他下半身已经全部湿透了,风一吹还结上了一层冰碴,嘴唇也懂得乌紫。都已经这样了还哆嗦着笑着说,现在有人打电话需要输血,咱照样能去。

    除了紧急情况,郭承希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去献血,为了保障血液的质量,现抽现用,他几乎已经不饮酒了。他非常享受献血时在内心升腾起的那种豪情和成就感,他说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不能为国驰骋沙场,自己也不是医生,不会妙手回春,只要能救人,献些血又算得了什么,只要有需要,自己就是一个流动的血库。

    郭承希在一次又一次的献血中体现着人生的价值,他还在献血的过程中结识了许多朋友,其中有一位姓白的阿姨,虽然已经58岁了,却仍在坚持献血,献血总量已达到10000cc,相当于3个人体的血液总量。每次提起白阿姨的“成就”,郭承希的钦佩之情就溢于言表。血志愿者们通过联谊会或网络经常在一起沟通、交流,听着一组组数字,他们都为自己的公益行为而快乐着。

    (刘国栋)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