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伊朗和西方国家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给国际石油市场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然而,从目前世界经济形势和相关国家的利益诉求看,这种表面上愈演愈烈的制裁与反制裁更多的是一种外交策略,是一种冷战思维,短期内极小可能引发战争,也不会持续大幅推高国际油价。在这样的形势下,伊朗石油战将增加我国原油进口的不确定性,但不会扰乱国内油品市场。这是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决定的。
——主要相关国并不希望发生战争和高油价 从伊朗事件的各主要相关国来看,战争阻力大于动力,战争收益远小于成本。今年是美国的大选之年,受伊拉克战争拖累的教训,谋求连任的奥巴马不会轻易动武致使遭到国内反对而丢失选票。欧洲经济依然不景气,欧债危机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尤其是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等受欧债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也是对伊朗石油依赖程度最高的国家,发生战争无疑将使这些国家雪上加霜,进一步拖累欧盟深陷当前困局。
伊朗更不希望发生战争,战争的发生不仅会使本国赖以生存的石油工业受到致命打击,也会摧毁其在核能利用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同时,伊朗是中国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中国也绝不愿意看到伊朗战局破坏我国原油保障。伊朗如果发生动荡并大量减少石油出口,势必会造成国际油价上升,正如2011年利比亚动乱下因该国石油中断而导致国际油价大幅飙升的情况一样。
高油价将阻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使得美国的经济复苏步伐变得迟滞,使得本已承受负债之重的欧洲国家承受更大的压力和痛苦。因此,美国和欧盟在对伊朗制裁的同时必然会考虑到维持国际油价稳定的需求。
——全球供需形势决定了油价不会持续走高 决定国际油价走势的最根本因素仍然是石油的供需形势。从供给层面看,2012年世界石油供给具有较为充分的保障,一方面,欧佩克的日均原油产量超过计划。另一方面,随着利比亚局势稳定,其石油生产量较2011年将增加1倍以上至135万桶/日,较去年增加84万桶/日。此外,沙特现有原油产能约为1250万桶/日。还剩余250万桶/日,而伊朗石油出口量仅为200万桶/日,因此,即便伊朗向欧盟断供,也不会引起总量上石油供给的匮乏,而只会推动国际油价短期地、局部地上升。
从需求层面看,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并不乐观,美国虽然在去年四季度出现接近3%的恢复性增长,但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失业率仍然维持高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长期面临经济结构转型重任和基于成本上升的通胀压力,增速仍将进一步放缓。基于此,在供给保障仍较为充足、而国际石油需求增势回落的背景下,虽然伊朗局势动荡,国际油价也不会长期持续攀高。
——伊朗石油出口格局短期内不会有显著改变 伊朗石油出口目的地主要包括亚洲、欧洲和非洲,出口亚洲的比例最大,超过60%,其中中国约占近30%,而向欧洲出口占比约18%。欧洲虽已明确出台制裁措施,但将禁运执行时间定为7月1日,因此上半年欧盟计划从伊朗进口的石油不会产生太大的变化。而伊朗方面,由于短期内不能找到需求的替代方,如果立即断供,其外汇收入无疑将受到重创,只是主动提前了欧盟禁运执行期而已,因此,“断供”更可能是一种威胁。
对伊朗石油出口形势具有显著影响的另一方则是中国,我国是伊朗石油最大的买家,进口伊朗的石油约占我国石油进口总量的11%,双方石油供需依存度都很高。我国尽管可以向沙特等国家增购石油,但在当前美国战略重心向亚洲转移的背景下,我国从伊朗进口的石油短期内也不会快速下滑。
总体来看,短期内伊朗事件不会造成国际油价大幅上升,但值得关注的是,中东地缘政治问题将明显增强国际油价的波动性以及走势的不确定性。我国石油保障的出路依然是不断加强供给的多元化、不断提高石油开采与利用效率,力图降低对外依存度、力图降低经济发展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一是要优化石油进口区域结构,降低对地缘政治复杂地区的石油依赖;二是提高国内石油替代品的开采力度,提高能源的自给率,大力发展天然气和非常规油气;三是提高经济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四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新能源、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