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中国烯烃工业发展现状

   2012-02-10 国家石油化工网国家石油化工网

37

    烯烃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料,在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十二五”是我国烯烃工业进一步优化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烯烃工业坚持炼化一体化、基地化、集约化的发展模式,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布局日趋合理、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节能降耗成效显著、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目前我国以石脑油制烯烃为主,煤制烯烃和重油催化热裂解制烯烃示范装置实现工业化运行,烯烃原料呈现多元化。2000年到2010年,乙烯、丙烯产能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3%、12.7%。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我国乙烯产能1519万吨/年,产量1419万吨,进口量81.5万吨,出口量3.4万吨,表观消费量约1497万吨,当量消费量近2960万吨,国内保障能力达到48%。形成6个百万吨级乙烯生产企业,蒸汽裂解乙烯企业平均规模67万吨/年、装置平均规模54万吨/年,较2005年分别提高了58.4%和44%,规模效益突出,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

    2010年我国丙烯生产能力1583万吨/年,产量1350万吨,进口量152.4万吨,出口量0.8万吨,表观消费量约1502万吨,当量消费量约2150万吨,国内保障能力达到63%。

    “十一五”我国烯烃工业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国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单体及聚合物、合成橡胶产能大幅增长,2010年产量分别达到4361万吨、2732万吨和310万吨,国内保障能力分别为61%、65%和70%。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烯烃生产企业规模效益、质量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形成了以中石化、中石油为主,中海油、中国兵器、神华集团、中国化工,以及外资企业广泛参与、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2.产业基地基本形成

    目前我国已建成了22个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并以炼油、乙烯为龙头,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三大石化集聚区,2010年三大集聚区集中了我国68%的乙烯生产能力。依托炼化一体化基地布局了一批石化工业园区,通过与园区内其他企业资源整合、设施共享,实现共同发展,其中上海、南京、宁波、惠州、天津等园区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3.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烯烃及下游衍生物领域拥有了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如乙烯裂解及分离、大型聚乙烯、聚丙烯、乙苯/苯乙烯、丙烯腈、丁苯橡胶、丁腈橡胶、丁基橡胶、顺丁橡胶、甲醇制烯烃(MTO)、流化床甲醇制丙烯(FMTP)等技术,部分实现工程应用;实现了大型裂解炉、大型裂解气压缩机组、丙烯制冷压缩机组、冷箱等关键设备自主化,可依靠自主开发的成套技术建设百万吨级乙烯装置,自主化率可达75%。建成重油催化热裂解制烯烃(CPP)示范装置工程。

    4.煤制烯烃示范工程投产

    随着国际油价高位运行,我国具有知识产权的甲醇制烯烃等技术和装备不断取得突破,开发并建设了世界首套60万吨/年神华包头煤制烯烃示范工程。
 

    装置已进行商业化运行,聚乙烯、聚丙烯产品符合相关标准。该示范工程的顺利投产为拓宽烯烃原料来源、进一步推进石油替代战略奠定了基础。
5.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原料结构,以及采用高效催化剂、变压吸附、膜分离、催化蒸馏、多效蒸发等先进适用的技术,实现节能降耗;通过采用提高循环水浓缩倍率、空冷技术、水集成技术等,实现节水;通过采用碳四分离成套技术及炼厂催化裂化干气回收乙烯技术等,实现减排。2010年蒸汽裂解制乙烯燃动能耗达到886千克标煤/吨,较2005年下降11.3%,双烯收率由2005年的45.6%提高到2010年的47%。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