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油田精蜡厂退休工人郑尚才已年逾8旬,他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向雷锋学习,以为人民服务为乐,以做好人好事为荣。退休26年来,他义务为居民磨刀上万把,磨平磨石10多块。他连年被评为河南油田“道德模范”,多次荣获“南阳市十佳文明居民”称号。前不久,他还荣幸地受到集团公司董事长傅成玉的亲切接见。
郑尚才1955年参军赴朝,1958年转业到四川南充炼油厂当锅炉工,1973年调到河南油田仍干老本行。无论在部队还是到石油企业当工人,他都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和优秀共产党员。
1986年,郑尚才退休,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按说该和老伴颐养天年了。可是闲不住的他,利用自己摸索的经验,帮助社区居民无偿磨菜刀和剪子,坚持每周三天时间像正常上班一样定时定点进行服务,无论刮风下雨、烈日炎炎,还是雪花飘飘、天寒地冻,从不间断。不管是谁,只要找到他,他都乐呵呵帮忙。有时别人要上班,他把刀和剪子磨好了,给人家送去。个别人的住址弄不清,就一家一家问,即使住在四楼和五楼,郑师傅不顾年逾古稀,照样一层一层爬上去,把磨好的刀和剪子送到他们的家中。据统计,他在退休后的26年间,无偿为居民磨的菜刀和剪子至少有1万多把,价值上万元。可他从不收一分钱,倒是为了给大家服务买磨刀石自己贴了很多钱,但他无怨无悔。
多年来,厂里经常组织党员开展学雷锋义务奉献日活动,郑师傅每次都积极参加,从不落下。在活动期间磨不完的刀和剪子,就拿到家里继续干。在他的影响下,老伴也多次和他一起参加义务服务活动,成为他的有力助手。
郑师傅有博大的爱心。有个说话不清的残疾环卫工,他觉得怪可怜的,就每天帮助人家打扫责任区卫生。9号楼原来道路设计不合理,一下雨就积水,给大家出行造成不便,郑师傅路过看到,马上回家拿来铁锹挖沟排水,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和工作。一天上午,他看到一位老人突然昏倒,不顾自己年事已高,连忙将病人背到卫生所抢救,由于抢救及时,病人转危为安,让病人及其家人非常感动。
郑师傅还主动做民事调解工作。一次,有位年轻人骑自行车碰撞到另一位年轻人,两人火气大,要动手打架,郑师傅遇到后,上前苦口婆心劝解,避免了不必要的殴斗。在厂区是这样,就是在社会上,他看到有人发生争执同样去劝解,直到双方和解为止。
郑师傅在热心做好事的同时,还爱厂如家,关心企业。他参与了精蜡厂前身炼油厂的创建,对工厂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退休了,他还不时给厂里提合理化建议,为企业发展操心。他还经常自发在厂区巡逻。去年8月的一天,他在巡逻时看到从围墙内扔出来10多米铜电缆,接着翻墙出来一人,他当即意识到小偷盗窃厂里物资,就奋不顾身追赶过去,那人见势不妙丢下赃物仓皇逃跑。退休26年来,老郑制止小偷小摸10多起,厂里奖励他几百元,他都不要。他说:“作为一个老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
就这样,郑尚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把为职工家属义务服务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作为丰富晚年生活的重点内容,做的好事数不清,被群众称为“活雷锋”。
宰先珍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