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大夫”王毅

   2012-03-06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记者 汪亚萍 通讯员 刘亚军 康雪梅

121

“油井大夫”是人们对修井工的尊称,体面名词的背后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修井工的工作,就是哪口井躺下了,他们要日夜兼程去把油井“扶起来”。

王毅是大港油田井下作业公司四修井公司403队队长。别看刚过而立之年,他可是在修井一线摸爬滚打了12年的老修井工。

听说王毅刚捧回“天津市十佳青年岗位能手”的荣誉,2月24日9时,记者第一次走进王毅的世界——大港油田港西地区房26—16H井修井现场。

远远地,四五个身穿红色工衣的身影东一个西一个地忙着各自的活计,一辆拉着刚刚起下黑糊糊油杆的专用车驶离井场。王毅介绍,这口井刚刚完成全井试压和补孔作业,还要做电泵转抽油机作业,大家在现场等措施。

修井现场,气温零下8摄氏度,四五级的西北风刮得两间铁皮房子的门大敞着,简陋的房间和这个荒凉的碱滩显得很协调。“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冰,秋季蚊虫叮人凶,春季还要灌大风。”眼前的景象,让我想起人们对修井工生活的描述。

王毅介绍,两间屋,一间是休息间,一间是工具间。走进休息间,暖气热乎乎的,角落还有微波炉、冰箱等。大家能够喝上热水,食堂送来的饭菜也可以处理,比父辈们创业时的条件好多了。

“都说勘探苦、钻井累,最苦最累作业队。你这12年是怎么坚持的?”

“适应了。我父亲就是修井工人。我记事时,父亲经常天不亮就上班去了,很晚才回家,好几天看不到父亲是常事。老人家现在还在岗位上,我有啥不能坚持的。”王毅笑了笑说,“刚参加工作时,每天拖着油腻腻的油杆,在芦苇荡里频繁搬迁,体力透支严重。芦苇荡里的蚊虫经常排山倒海般扑过来,即使在酷热的夏天,也必须捂着一身严严实实的工服,汗水、油水和泥水混在一起糊满全身,那滋味,唉!3个月后,我和父亲摊牌:这活儿没法干!”

“‘石油人你不干这干啥?再苦再累,总得有人去干;再险再脏,总得有人来扛。’父亲的一席话,让我以后再也不敢说苦啊累啊的。”王毅边说边笑。

“北风刺骨的冬天,井场没遮没挡的,就是穿着厚厚的棉衣还是被冻得透心凉,帽檐四周和眉毛上挂满白霜。就这样,有时还得顶喷抢起,黏糊糊的油水劈头盖脸地浇下来,起一趟管柱,整个人就像从油坑里捞出来一样……”聊起修井的艰苦,王毅有很多故事和感慨。

从一名普通修井工人成长为403队队长,王毅告诉记者:“我们修井工人日夜和钢铁物件为伍,碰下挂下,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是常事。饭桌上,父亲说‘你是队长,你的责任就是干好工作的同时,一定要保证每个人的安全’。”

近5年,王毅带领的403队累计完成各类施工作业井600多口,创产值3253万元,成为同级修井队中的佼佼者。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