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乔迁:劳模李辉军的新生活

   2012-03-08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记者 许忠 通讯员 何兰丰 刘丹

119

皮沙发、小餐桌、双人床、液晶大彩电……3月5日,走进李辉军的新宿舍,记者看到了一应俱全的卧具设施,洋溢着温馨的氛围。

李辉军是吐哈油田井下公司老劳模,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5年来,他带领井下一分公司,修一口井、成一口井,让一口口油井恢复生产。采油厂领导说:“井交给李辉军修,放心。”

在吐哈油田工作20年,这是李辉军住的第五间宿舍。摸一摸沙发,坐一坐大床,吃一口水果,李辉军喜悦而激动:“宿舍越换越大,条件越来越好。”

回忆起1991年的石油会战初期,李辉军感触良多。会战时条件苦,那时七八个人,甚至十几个人挤一间宿舍。没有空调,一个宿舍就一台电风扇,转着圈吹,总有人吹不着。李辉军说:“有时候热得实在睡不着,我们就卷着铺盖爬到平房顶上睡。”

洗澡,那个时候是大澡堂。人多,水龙头少,热水供应不足,洗澡还得排队。李辉军说,随着油田的发展,产量越来越高,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改善。一间宿舍里的人,逐渐少了。房间里的配置,多了起来,好了起来。空调替换了电风扇,数字电视、液晶电视淘汰了老电视。房间里有了卫生间,又方便又舒适。

地处新疆戈壁荒滩的吐哈油区,自然条件恶劣,夏天热过火炉,冬季寒如冰窖,一年到头风沙不断。近年来,油田注重改善员工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矿区环境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文化建设,修建体育场馆,种植草坪、各类花草树木,为广大员工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吐哈油田井下公司在做好生产经营的同时,也逐步改善员工住宿条件。2011年10月,井下公司对一排老平房实施修缮改造,重新粉刷房间、走廊,并配备了全新的家具和电器。

修葺一新的新宿舍,作为劳模公寓,给多年获得劳模荣誉的先进员工居住,从而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井下公司经理说:“我们不仅要让劳模得到荣誉,还要让劳模得到实惠!”

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节目,妻子罗岐春从茶几上的一个水果盘里拿起一个橘子,剥掉皮后,往李辉军嘴里送:“这么好的宿舍,我沾劳模老公的光了,今后一定更好地支持你的工作。”

听到这话,坐在一旁的李辉军笑了笑,也往妻子手里递了一个橘子:“干好了,今后还会有更好的宿舍。”

吐哈油田井下公司党委书记介绍说,首批入住新公寓的5名劳模,都是经过严格遴选出来的。他们至少获得过一次省部级、局级以上或获得过两次处级以上荣誉的老劳模。

近年来,吐哈井下公司通过采取为劳模配备劳模公寓、建设劳模星光大道、邀请劳模家属共同接受组织表彰等一系列措施,已经在公司上下形成了“人人争当劳模”的良好氛围。

编后:读了上面两则新闻,不禁为企业以人为本,让劳模成为劳动价值的体现者的这种做法叫好。

  劳动模范是时代的领跑者,是时代的标杆,劳模精神是宝贵的财富。评选劳模、宣传典型,目的是倡导人们学习劳模、尊重劳模、关爱劳模、崇尚劳模、争当劳模。从王进喜、蒋筑英、袁隆平、许振超……每个时期的劳模,都具备强大的精神感召力量,每个劳模的背后,离不开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劳模家属。光荣榜里也有着她们的功劳。

  在对劳模进行表彰和关爱的同时,重视对劳模家属奉献精神的褒扬,重视对她们工作生活的扶助和关爱,必将激发劳模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回报企业的关爱。这也必将激发和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工作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在企业上下营造“全体员工争作劳模、人人关心爱护劳模”的良好氛围,推动企业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帮助员工解决和处理好工作与生活、企业与家庭的关系,建立关心和扶助员工及家属的长效工作机制,是各级管理者以人为本开展工作时应该做好的事情。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